加载中 ...
首页 > 财经 > 财经评论 > 正文

“烧钱增长”休矣

中国财经界·www.qbjrxs.com 2018-03-26 12:27:13本文提供方:网友投稿原文来源:

【环宇杂谈】虽然一些地方的规划还停留在图纸上,但周边房地产开发和销售却因此一片火热。李宇嘉时至今日,“地铁”已不单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沿线物业居住投资“两相宜”的代名

【环宇杂谈】

虽然一些地方的规划还停留在图纸上,但周边房地产开发和销售却因此一片火热。

李宇嘉

时至今日,“地铁”已不单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沿线物业居住投资“两相宜”的代名词,甚至房地产细分中还有“地铁物业”一类。民间常说,“地铁一响,黄金万两”,只要跟着地铁,房价必定上涨。于是,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都跟着地铁线路规划走。现实中,一些地方的规划还停留在图纸上,但周边房地产开发和销售已然一片火热,楼盘广告也要尽可能搭上这趟快车。

近日,国家发改委一纸令下,14个城市先前规划的部分地铁项目,要被无限期“冻结”或干脆叫停了。估计很多朋友心慌慌,自己城市地铁规划一夜之间居然成了“昨日黄花”,高价拿下的物业是不是要贬值?这份名为《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中,发改委对申报建设地铁城市的地方预算和GDP要求,提高到2003年规定的3倍。

比如,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2003年为100亿),地区生产总值3000亿以上(2003年为1000亿);市区常住人口原则上在300万以上(无变化),远期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以上(无变化);近三年政府债务率不高于120%,上年债务率超过100%、120%的,项目(含有轨电车)财政出资比例分别不低于60%、80%。

国家已批复轨道交通建设的43个城市中,按照新标准对照,有14个城市不合格,共涉及40-50条规划新线或延长线。“触红线”的有4类城市:政府债务率过高,一般预算内收入不足,地区生产总值不支持,市区常住人口不达标。地铁是最奢侈的公共设施,全球范围内,地铁项目能够盈利的可能只有香港了,不过这是人口高度密集、经济高度发达所催生的。

更重要的是,香港是“地铁+物业”的鼻祖,港铁是香港最大的地产商。想想香港令人咋舌的房价,以及香港居民古往今来的炒房传统、物业增值信念,就不难理解,港铁铺设轨道后带来的物业增值,为填平地铁投融资和运营资金黑洞的最大功臣。目前,我国每公里地铁烧钱6-7亿元,这就对地铁吸附口规模、沿线土地和商业溢价、财政实力等,有很高的要求。

近几年,我国城镇化确实很快,人口流动不再是“由乡入城”,而是往就业机会更多的大城市迁徙,交通拥堵几乎是所有城市的通病。近几年,“堵城”榜单排在前列的,很多是内地二线城市。同时,国家也希望这些城市借助地铁建设,带动区域开发,完善基础设施投融资的自我循环机制,拉动就近城镇化,疏导一线城市过分集中的人口和产业,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同时,2014年-2016年,我国经济存在“硬着陆”的压力,启动新一轮基建投资以托底经济,这是政策库的可选工具。于是,包括地铁、高铁、机场、地下管廊等一揽子基建上马。但是,“稳增长”这面大旗下,地方投资“饥渴症”、人口产业规划“大跃进”再次爆棚,全国县以上规划建设的新城新区超过3500个,规划人口达34亿,能容纳全世界近一半人口。

截至2015年末,全国183个机场中,有150多个亏损。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截至2015年的第12个五年计划期间内,预计全国还将建设72个新机场。地铁烧钱程度远胜机场,基建“大跃进”实乃地方债务不可承受之重。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为80.5%,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0%-150%的控制标准参考值。

但是,若将地方隐性担保、PPP、各类产业基金、亏损国企补贴责任等算在内,在各地统计数字挤水分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债务率或已超出了控制线。重要的是,房地产靠增量扩张对财政收入的贡献越来越力不从心,而“抢人大战”硝烟弥漫,就连不缺人才的北京也加入进来,少数热点一二线城市无疑将在“人口争夺战”中胜出。一旦人口“用脚投票”、财政安全垫越来越薄,对于很多内地、中西部和东北二线城市来说,上地铁项目也就失去本源。想要靠地铁带动基建、激活楼市,拉动固定资产投资,走出经济困境的路子也行不通了。

(作者系深圳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云掌数据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 戳这里 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info@qbj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