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上海人才“30条”稳步推进,政策成效逐渐显

中国财经界·www.qbjrxs.com 2018-03-26 15:44:21本文提供方:网友投稿原文来源:

2016年9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也就是人才“30条”,围绕“聚天

2016年9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也就是人才“30条”,围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和“放权松绑”,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人才“30条”发布以来,全市各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作为、扎实推进,累计出台了69项配套政策,确保人才“30条”可操作、可执行、可落地。经过一年半的实施推进,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已经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一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海内外人才集聚效果显著。海外人才集聚方面,在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突出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在全国率先试点了降低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申办条件、放宽外籍人才就业年龄、简化入境和居留手续等累计25条集聚海外人才的政策组合拳,确立市场、单位、行业的人才评价决定权。比如年薪和个税达到一定标准的外籍高层次人才(目前为年薪60万、个税12万),在沪工作和居住满一定年限,即可申请永久居留。近两年,累计办理出入境证件64万证次,受益外籍人才超过11万人次;726名外籍高层次人才通过市场化认定申办了永久居留,6000人通过新政办理了5年期居留许可,505名外籍高校毕业生办理了加注“创业”“实习”签证和就业证件。2017年,共办理外籍人才工作证件8.1万件,数量位居全国首位。目前,在沪工作外国人才达到21.5万人,占全国的23.7%,位居全国首位。

国内人才引进方面,注重市场导向的方法创新,实施12项国内科创人才引进新政,运用薪酬评价、投资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等市场化方法引才聚才,同时在居住证积分、居住证转办户口、直接落户三个政策梯度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比如,明确4年内个税累计达到100万的企业高级管理和科技技能人才、获得首轮风险投资达到1000万且持股比例不低于10%的创业人才、累计在上海完成3000万投资的风险投资管理运营人才等,均可直接申办上海户口,将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的理念落到实处。近两年,累计引进国内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超过7.5万人,其中,通过科创人才引进新政,引进的创业人才、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风险投资管理运营人才、企业高级管理和科技技能人才、企业家等五类重点人才近9000人。

高层次人才集聚方面,牢牢把握高层次人才这一科创中心建设的关键少数,紧紧依托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布局的上海光源、蛋白质中心等重大科学设施和重点项目平台,通过综合运用国际通行的合同管理、议价薪酬、异地工作等市场化举措,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方式,面向全球集聚包括两院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士等在内的顶级科学家近500名。

二是“放权松绑”为核心的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人才“30条”重点推进下放权力、放大收益、放宽条件、放开空间,努力把权和利真正放到市场主体手中,保障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强化市场价值的激励效应,畅通“纸变钱”的通道。人才“30条”明确将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等“三权”下放给单位和科研团队,明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扣除直接费用后净收入的70%以上可用于奖励个人和团队,极大激发了科技人员的活力,涌现出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比如,2017年,国家顶尖千人袁钧瑛教授领衔的“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以首付款、研发里程碑付款共计4.57亿美元另加销售提成的合作方式,出售了一款抗癌新药的全球独家开发许可权,这是目前我国制药领域金额最大的成果转化合作项目。同时,深入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个税递延缴纳政策,积极探索现金奖励按照偶然所得征收个税政策,使科研人员真正得到实惠、真实提高获得感。

人才评价改革方面,建立健全以品德、能力、业绩、贡献为主要标准的人才评价导向,特别是在强化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和支持用人单位自行探索评价要素和评价标准方面,不断探索突破。英语和计算机不再作为职称评审的前提条件,职称不再作为申报科研项目和人才计划的限制性条件。推进职称评审管评分离,试点将部分高级职称评审权由政府主管部门下放到用人单位和行业组织。比如,将交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科研高级职称评审权由市卫计委下放给交大医学院,将工程系列计算机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权由市科委下放到市计算技术研究所公司。开通高层次人才“直通车”,畅通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评聘高级职称的“绿色通道”。

保障和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方面,推进用人制度改革,将岗位聘任、考核评价、收入分配等管理权下放给用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在编制限额内自主引进人才,编制、人社等主管部门不再进行前置备案和审批,引进人才到岗后向人社部门备案相关事项。深化简政放权,消除对用人主体的过度干预,取消一批在人才招聘、评价、流动等环节中的行政审批和备案事项,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

优化科研教学机构学术领导人员管理方面,重点推进 “三个区别开来”。将担任高校院所领导人员的学术兼职与机关行政领导干部兼职区别开来,将担任高校院所领导人员的学术出国与机关行政领导干部出国区别开来,将海外引进人才担任高校院所领导人员的裸官问题与机关行政领导干部区别开来,充分释放高层次人才的创新活力。

三是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取得新进展。近年来本市坚持“不拼重金拼环境”,力争以人才发展综合环境的比较优势,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为各类人才创造宜业宜居的良好生态。

提升人才创新创业的便利性方面。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率先将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推进“先照后证”改革,企业办证时间可从22个工作日缩短至4.6个工作日。提升人才创新创业载体能级,取消众创空间备案环节,坚持市场化运营为主、政府购买服务支持为辅,推进众创空间提质增效。实施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探索“区内注册、海内外经营”模式。推进人才办事窗口“无否决权”试点改革,优化“上海高层次人才精品服务示范窗口”精准服务机制。

优化人才创新创业融资环境方面。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总规模15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资金,着力缓解科技创新企业“最先一公里”的资金来源。设立规模50亿元大型政策性担保基金,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建立我国首家“科技银行”—浦发硅谷银行,新开6家科技支行、91家科技特色支行。设立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查处快速反应、维权援助、调解机制,完善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优化人才综合生活环境方面。加大科创人才住房保障力度,去年市区两级共筹措约1万套公共租赁住房,重点满足科创中心建设相关重点单位的整体租赁需求。改善本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扩大国际教育资源供给,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和舆论氛围,打造人才发展宜居宜业环境。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云掌数据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 戳这里 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info@qbj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