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塘口空间”探索乡村活化新模式旧圩逐渐焕发往日生机

中国财经界·www.qbjrxs.com 2017-07-19 12:57:55本文提供方:网友投稿原文来源:

塘口镇旧圩,是过去镇政府的驻地所在,曾繁荣一时。随着时光推移,此地人口外流,行政、商贸场所陆续外迁,这里被排开在社会大发展的浪潮之外,逐渐衰落。不过,近两年,一群有志青年又将目

塘口镇旧圩,是过去镇政府的驻地所在,曾繁荣一时。随着时光推移,此地人口外流,行政、商贸场所陆续外迁,这里被排开在社会大发展的浪潮之外,逐渐衰落。

不过,近两年,一群有志青年又将目光集中在此地,计划将旧圩打造成立足于乡村实践的国际青年社区空间——“塘口空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前来交流,沉寂已久的旧圩逐渐焕发出往日的生机。

江门日报记者/梁佳欣

实习生来自不同文化背景

“塘口空间”位于塘口镇塘东路塘口圩,由三栋建筑组成,外观设计独具风格,又与周边老街的建筑和景致融为一体,不显突兀。该项目相关负责人李继津介绍说:“团队目前的办公场所是一栋上世纪90年代的旧邮局建筑,我们还租下旧邮局对面的五金厂和钟表厂。五金厂是红砖建筑,我们打算将其作为集活动、讲座、图书展览和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中心,钟表厂则计划改造成为青年旅社。”

记者在社区中心看到,其内部装修颇具特色,划分为几个区域,与一旁的青年旅社相连,部分区域正在装修施工中。

当晚,这里准备举办一场音乐主题聚餐,邀请了当地政府、社工机构相关人员以及一些好友前来参加,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小伙伴们正忙里忙外布置场地、准备食物,十分热闹。

“目前我们还在试运营阶段,已经能够承接部分活动。建筑的装修设计还在不断调整中,预计10月左右正式运营。”李继津说,从今年开始,“塘口空间”已经陆续接收多名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实习生,现在正值暑假,这里的国内外实习生约有30人。

平时,小伙伴们会不定期地举办聚餐、茶话会,互相分享、交流心得,邀请朋友过来做客,往日荒凉破败的旧圩愈发热闹起来。年内,他们还打算组织一场国际音乐节活动。

探索活化乡村运营模式

“设计、装修、施工,都是在保持建筑原有风味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塘口空间”创始人、出资者邓先生告诉记者,从国外前来交流的学生有不少是建筑设计专业,他们来到这里画图设计、采购材料、参与装修,在建设“塘口空间”的同时得到很好的实践机会。

邓先生在国际文化交流领域耕耘多年,且长期致力于乡村实践和遗产保育,曾出资并与五邑大学副教授谭金花共同发起“仓东计划”,建立仓东教育基地,该项目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殊荣。

“‘仓东计划’基本成型后,我打算另找一处实践,探索一种活化乡村社区的运营模式,塘口镇委书记余洛荣非常支持,向我们推荐了这里。”邓先生介绍,他希望将“塘口空间”建设成既可以承载多元文化交流,又能满足商业和公益、学术活动需求的综合性空间,接洽和促成各类有益于乡村复兴的合作交流项目开展,并以此活化旧圩,让当地居民受益。

多元化想法碰撞出新火花

据介绍,在“塘口空间”交流的学生一般都带着建筑、环保、历史、人文、农业等方面的课题过来实践学习,在当地居民的帮助下行走在田间地头采风,开展课题调研,同时一起帮忙建设“塘口空间”,相互交流。

“我来到这里已经三周了,感觉整个团队、附近村民都很好。”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留学生曹宇昂说,他在“塘口空间”主要负责翻译、整理资料等工作,感觉大家的多元化想法在这里碰撞出新火花,让他收获良多。

除了实习生,许多外国朋友也投身到“塘口空间”的建设中,包括已经退休的外国工程师peter,在珠海成家的英国学者等,他们都是邓先生的老朋友。

邓先生表示,“塘口空间”运营的一大目的就是活化社区,使其恢复往日生机。在建设和试运营期间,他们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邓先生还专门从东南亚带回来一些民间手工艺产品,希望村民们可以学习,制作出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纪念品。

“村民们做好后拿到‘塘口空间’,我们回收再卖给旅客,这也是增收的一种方式。”邓先生说,如果“塘口空间”通过提供吃住,举办活动、讲座等方式能慢慢维持运营甚至实现盈利,就证明这种活化乡村的模式可行,能在其他地方进行推广。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李雷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 戳这里 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info@qbj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