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我市吹响进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号角

中国财经界·www.qbjrxs.com 2017-08-15 13:53:03本文提供方:网友投稿原文来源:

市政府召开质量工作暨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动员大会,动员部署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谌磊/摄2015年11月,新会区正式获批成为广东首个,也是目前广东唯一一个“国家

市政府召开质量工作暨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动员大会,动员部署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谌磊/摄

2015年11月,新会区正式获批成为广东首个,也是目前广东唯一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市质监局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亦指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是由质检总局主办,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关于“广泛开展质量强省(区、市)活动”和实施“地区间质量对比提升”的要求,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推动建设质量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动员全社会重视和加强质量工作而开展的一项创建活动。

当前,我市处在“质量创强”申报阶段,前期已完成了全市质量工作情况摸底调查、市民质量满意度测评和组织申报等工作。接下来,我市还将向社会广泛征集城市质量精神标语,形成符合城市特点的质量精神。今年10—11月,市领导将率领市质监局等四大质量部门赴京参加全国创建工作申述论证会,争取获得质检总局的批准。据悉,获批筹建后,我市将正式进入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创建阶段,争取2—3年创建成功。

江门日报记者/谌磊

8月9日下午,我市召开2017年质量工作暨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以下简称“质量创强”)动员大会,标志着我市正式吹响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号角。

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各级、各部门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大力推动质量创新,提升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水平,推动质量强市战略的实施,质量强市建设成效渐显。

如今,我市城市质量发展战略逐渐明确清晰,城市质量文化特色鲜明,城市质量基础保障有力,城市工作组织坚强有力,宏观质量管理成效明显,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工程质量大幅提高,服务质量满意度不断提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民众正逐步感受到质量发展成果带来的进步。

A城市质量发展战略明确清晰

实现中国梦,质量是基础。坚持走质量强市之路,让质量成为核心竞争力,才能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据了解,早在2010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地级以上市推动开展了质量强市活动。近两年我市更是将质量工作列为《江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江门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和2017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启动申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此外,我市还不断强化综合管理,加大保障能力投入助推质量强市工作。

我市相继出台质量强市工作方案、“江门质造”品牌提升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对全市质量工作进行了具体的部署,以推动我市经济加快转型升级,重振“江门制造”,打造“江门创造”,夯实“江门质造”。

如今,我市坚持走具有侨乡特色、质量效益型的城市发展道路的质量战略越来越明确、清晰。

B城市质量文化独具侨乡特色

特色鲜明的城市质量文化,是“质量创强”的必备条件之一。我市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独特的华侨历史,形成了绚丽的侨乡文化,这也令江门的城市质量文化有了鲜明的侨乡特色。如,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体现了“南粤工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世界记忆遗产五邑银信则彰显了诚信经营的理念。

此外,新会陈皮作为我市特色农产品,2006年,经过市、区两级质监部门的共同努力,新会柑、新会陈皮双双获质检总局批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些年,质监部门通过帮扶企业抓标准提升,规范种植及生产加工行为;通过推动研发柑普茶等深加工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通过加强检验确保质量、打造文化品牌,使得新会陈皮整个产业链焕发出蓬勃生机。2015年新会还成功获评广东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2016年,新会陈皮全行业年产值近25亿元,十年间增长了10多倍。品牌强度在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价值排名中位居中药材类第1,品牌价值排名第2,真正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区域品牌打造的典范。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还积极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先后出台《江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同时,我市还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大力宣传质量强市和质量文化,提高了全民质量意识,为质量强市工作营造了氛围。如,在“全国质量月”、“5.20世界计量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质量活动,吸引广大市民和企业参与,丰富了市民的质量知识。对企业,通过培训、座谈、曝光等手段提升了企业的质量意识。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把质量教育工作延伸到了学校,于2016年建成了1家省级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2017年更是推动了我市5家机构申报建设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质量素质教育触角不断延伸。

C “四大质量”稳步提升

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这“四大质量”是质量工作的四大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全面提升质量水平,重点推动了“四大质量”稳步提升。

在产品质量方面,我市通过全面推进建立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实现了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4.59%;重点食品监测合格率为98%,同比提高1.22%;种植业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为99.55%,同比提高0.46%;畜禽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为99.99%;水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为98.98%,同比提高2.79%。

在工程质量方面,我市在建筑、交通、水利等工程质量监管部门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提升工程质量水平,全面提高了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例如,2014年—2016年,我市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以交通工程质量为例,2016年我市交通大会战项目完成投资133.87亿元,重要原材料钢筋、水泥、沥青的监督抽检合格率均为100%。江顺大桥2016年度荣获中国中铁优质工程奖、全国优秀焊接工程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在服务质量方面,我市大力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制定《江门市2016年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工作方案》,重点在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旅游、信息等重点服务业领域建立完善相关的质量分析和监督制度,推进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发展。

在环境质量方面,我市牢固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6年江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大江大河水质保持良好,市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309天,达标天数比例为84.4%。此外,我市还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提出打造七大龙头公园。目前,我市基本实现“一村(社区)一公园”。

D城市质量基础保障有力

我市已获批筹建广东省轨道交通车体材料检验站、轨道交通车辆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图为我市轨道交通产业园的广东中车公司市质监局供图

近年来,我市通过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不断夯实社会计量基础,积极推动认证工作,加强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有效提升了我市城市质量基础保障。

例如,在技术标准战略实施方面,目前落户我市的国家级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1个,省标准化技术委员3个,全市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的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132项。此外,台山水步镇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为产城融合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同时,通过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夯实了质量发展基础。

此外,我市还不断夯实社会计量基础,目前全市获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4家,通过二级计量保证体系确认企业16家、三级计量保证体系确认企业94家。

此外,我市还大力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夯实质量支撑基础。已建成国家摩托车及配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及换气扇、洗衣机、不锈钢制品、水暖卫浴产品、浆纸产品、电声产品6个省级质检站等一系列检测平台。值得一提的是,围绕轨道交通、重卡和商用车、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等五大产业集群,市质监系统着力打造“国家级珠西综合质量检验服务平台”,已获批筹建广东省轨道交通车体材料检验站、轨道交通车辆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质量监督造船起重机械检验站(江门),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而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我市不断深化产学研融合,推进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创新服务平台52个,基本覆盖了我市重点产业领域,为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E健全质量强市工作领导机构

推进城市质量工作有效开展,离不开组织落实。我市历届领导高度重视质量工作,于2010年在全省地级以上市中率先成立质量强市活动领导小组。将质量强市工作列入了《江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9月,高规格召开全市质量大会。市政府与省质监局签署了《关于推动“珠西战略”建设质量强市合作备忘录》,出台了《落实质量强省推进质量强市工作方案》,并将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列入了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报告、市第十五届政府工作报告和2017年政府工作清单,明确要继续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同时,我市不断完善考评机制,将质量工作列入绩效考核,从2015年开始,市政府每年都制定各市、区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实施方案,对各市、区政府质量工作进行专项考核。此外,我市还积极推广优秀质量管理方法,例如2012年我市开展了政府质量奖评审工作,并对每家获奖的3家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刚刚印发的《“江门质造”品牌提升行动方案(2017—2020)》亦明确将继续开展江门市政府质量奖评审工作,以期树立质量标杆,推动我市企业比学赶超,打造江门区域品牌。

在强化质量安全风险防控和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我市建立健全了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和产品伤害监测制度,加强了对本地重点产品、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的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分析评估。不断完善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机制,如制定工业产品、农产品、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环境等质量安全风险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加强风险信息资源共享,提升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做到对质量安全风险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

F 宏观质量管理 制度体系形成

近年来,我市形成了宏观质量管理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构建起了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的质量工作新格局。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我市全面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企业不断强化质量主体意识,加强质量文化建设,认真履行质量主体责任,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合格。

大力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围绕“兴业惠民、治吏简政”,着力推进法治、透明、诚信、效率政府建设,提升政府“三为”(为企业、为群众、为基层)服务水平,持续优化质量发展环境。

同时,我市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加快创新发展,促进经济提质增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助推了产业转型升级。

G 全民共享质量发展成果

让全民共享质量发展成果,感受质量发展带来的进步,是推进质量水平提升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我市不断通过简政放权、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畅通质量投诉渠道,加强城市交通和水利建设,推进侨乡文化建设,保障民生实现共建共享。

如,质量监督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强化责任落实,突出保障安全,全面推进建立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不断提高,市民吃得安心、用得放心。

稳步推进“多证合一”改革,推动“两无两藏”,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获得了李克强总理点赞。“邑门式”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标准化工作大大提升了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能,目前正在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

在畅通质量投诉渠道方面,2013年底我市组建了12345投诉举报平台,架设了一座便民利民的有效桥梁。据统计,2016年热线共接处市民来电385497个,受理有效事项277864宗,切实解决市民在产品、工程、服务、环保等方面重点关心的质量问题,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社会的好评。

在城市交通和水利建设方面,随着交通大会战深入,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当前我市正主动谋划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此外,“十二五”期间我市共完成水利总投入37.56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了41.7%;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探索与建设,把水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幸福、美丽家园。

同时,在保障民生实现共建共享方面,我市每年办好十大民生实事,加大公共服务投入,五年来全市各级财政民生投入累计超700亿元,年均增长25%。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等。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 分享到: 0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 戳这里 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info@qbj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