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新会大手笔扶持科创平台发展“创新引擎”+“最强大脑”打造人才高地

中国财经界·www.qbjrxs.com 2017-08-25 11:44:10本文提供方:网友投稿原文来源:

新会区今洲路旁,中科创新广场橙、白、褐相间的科研楼格外引人注目。8月中旬,跟随江门中科新时代孵化器有限公司招商经理罗春野的脚步,笔者探访了这座还在建设中的创新孵化基地:

新会区今洲路旁,中科创新广场橙、白、褐相间的科研楼格外引人注目。8月中旬,跟随江门中科新时代孵化器有限公司招商经理罗春野的脚步,笔者探访了这座还在建设中的创新孵化基地:暖色调的外墙、成片的绿化、曲径通幽的小路……这里如同一个高档的生活小区,每个细节都让置身其中的人倍感舒服与亲切。罗春野说:“一切都是为了吸引人才。”

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的共识,大部分城市相继出台了人才优惠政策,旗帜鲜明地招才揽才。新会也在全国招揽人才的画卷上落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出台了目前江门优惠力度最大的人才招揽政策,培育、引入了众多科研创新平台。

如今的新会,中科创新广场、中集智库孵化器、袁隆平院士工作站、铂鑫生物院士工作站、国家级轨道交通研发中心、爱生雅集团的亚洲产品研发中心等平台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还有江门全市数量最多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创新实践基地,大量人才也因此慢慢向新会聚集,“创新引擎”与“最强大脑”相辅相成,齐头并进的局面正在形成。

银洲湖畔,一块充满活力的人才高地正在崛起。

“创新引擎”助推人才集聚

漫步于“花园式”的中科创新广场,享受着大面积绿化带来的新鲜空气,罗春野指着一栋栋橙、白、褐相间的主体建筑介绍说:“眼前这些建筑,就是中科创新广场的主体,一期项目包括11栋5层高的科研办公楼;二期项目还有综合服务中心楼、环保厂房,高层写字楼、人才公寓和会议中心。”

回忆2015年10月,中科创新广场奠基时,这里还是一片不毛之地。奠基仪式上,项目投资建设方中国科技开发院院长申长江在一片正在平整的土地上向与会嘉宾描绘中科创新广场未来的前景,表示有信心、决心将新会中科创新广场打造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创新创业基地的典范。

时隔不到两年,中科创新广场一期项目已经完工,预计9月份能够投入使用,二期项目主体建筑也即将实现封顶。罗春野说,中科创新广场将服务新会、江门的产业定位,重点孵化智能制造、自动化、无人装备、新材料、大数据及物联网等产业,将成为集研究开发、金融投资、生产经营、服务中介、生活消费于一体的“一站式”创新社区。

美好的愿景正一步步变成现实。助推新会加快创新驱动的同时,中科创新广场发挥着“人才磁场”的作用。“中国科技开发院20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标准化孵化体系,及配套的产业基金等软实力,已经打造起了一个高层次的创业朋友圈,对创业者实现梦想、目标有着极大的助力,对创业人才有极大的吸引力。”罗春野说,为进一步吸引人才进驻,中科创新广场不仅有最优的工作条件,同时也为创业人才提供了与一线城市接轨的高标准生活居住设施、消费餐饮配套和社交娱乐场所,极大地增强了创业者的创业激情和动力。

以产业平台招揽人才是新会招才揽才的主导方向之一。为此,近几年,新会特意加大了对创新、科研平台的引入和培育力度,出台了很多扶持创新、科研平台的政策,仅2016年,新会区就出台了《新会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创新型新会的意见》、《关于加强我区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意见(试行)》、《新会区自主创新科技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多个政策,加强各类研发机构和孵化器建设;对新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别给予20万元和50万元的建站补助;对经认定的国家、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按国家级80万元、省级30万元、市级5万元的标准予以一次性资助……

这样的背景下,近几年,新会引入、培育了大量科创平台,除中科创新广场外,还有中集智库孵化器、袁隆平院士工作站、铂鑫生物院士工作站、国家级轨道交通研发中心、爱生雅集团的亚洲产品研发中心等科创平台,引入包括袁隆平院士团队成员在内的众多专家级人才,形成了新会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的“创新引擎”,助推新会“人才磁场”的形成。

“最强大脑”打造发展高地

新会区科技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新会有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8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市级院士工作站2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3家、新型研发机构3家、孵化器3家、众创空间3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个,还有全市数量最多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创新实践基地,聚集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形成了新会经济发展的“最强大脑”。

走进广东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东华大学何勇博士目前正在进行“高耐热尼龙N62共聚物”的项目,该项目通过自主开发高耐热尼龙生产技术,摆脱国内高耐热尼龙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满足我国电子电器、航空和汽车等行业发展需求。

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麦慕贞告诉记者,该公司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新会区成立的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02年获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

“发展至今,先后有7位博士先后进站,带来了很多新的研究项目。”麦慕贞说,博士进站后,博士所在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及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都会派出导师,对博士所研究的项目进行指导,“这个过程,结合了高校的技术和我们公司的产业链优势,对进站的博士、公司的技术人员及产品的研发都有好处”。

麦慕贞表示:“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推动下,很多新技术转变成了产品,近几年,公司在高强纤维、短纤维、纳米纤维、阻燃纤维等方面与高校进行了深度合作,并将新产品产业化。”

借助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的“最强大脑”实现发展的不只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会区三江镇,广东天之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去年与袁隆平院士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于今年初报江门市科技局核准成立了“广东省天之源良种繁育院士工作站”。

在三江镇福就围,站在广东天之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120亩的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前,成片绿油油的水稻田让人心旷神怡。广东天之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成宜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经借助院士工作站技术创新团队的力量,于今年早造引入11个杂交水稻品种进行区域试验,取得很好的成果,晚造又引入了9个优质高产品种进行大田生产试验,“我们还加强与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科研部门的沟通联系,希望在甜玉米、水稻、蔬菜等作物的选育种上取得更好的成果”。

借助科研平台的力量,新会集聚了大量高层次人才,这些“最强大脑”为新会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转变和发展。2016年,新会19家建立省工程中心的企业共开展科研项目316项,企业总产值达到了454.24亿元,同比增长13.17%,其中新产品产值149.97亿元,同比增长38.76%。

林润开凌伟盛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李雷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 戳这里 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info@qbj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