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积极探索“文化+经济”发展之路深挖传统文化助力经济腾飞

中国财经界·www.qbjrxs.com 2017-08-29 13:23:40本文提供方:网友投稿原文来源: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胡伟杰今年5月,恩平工艺大师林志明和五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合作完成的“茶坑石雕刻技艺”作品《方济各墓园》作为“一带一路”礼物赠送给了有关国际友好人士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胡伟杰

今年5月,恩平工艺大师林志明和五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合作完成的“茶坑石雕刻技艺”作品《方济各墓园》作为“一带一路”礼物赠送给了有关国际友好人士,世界通过“茶坑石雕刻技艺”这张文化名片记住了恩平。

如同我们会因为斗牛记住西班牙,因为足球记住巴西,因为音乐记住维也纳……每个国家和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这些文化符号,既是一张闪亮的外交名片,同时也是一个城市足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软实力。

近年来,恩平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深挖传统特色文化……这些文化元素累积成为恩平这座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恩平的名气和美誉度,为恩平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如何更好地挖掘本地特色传统文化,助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在这方面,恩平有哪些动作?还需要作出哪些努力?记者近日进行了调查。

冯如文化深植牛江镇向“航空之城”大步迈进

“中国航空之父”冯如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事迹早已名闻天下。其留下的冯如文化也成为了恩平最宝贵的文化财富。

多年来,恩平市委、市政府对于宣传冯如文化可谓不遗余力。如每年举办纪念冯如飞天、冯如诞辰活动;通过书籍、漫画、广播剧、舞台剧、原创歌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宣传冯如事迹和冯如精神;2011年,恩平市举办了首届冯如杯遥控水上模型公开赛,吸引了国内外的目光……

谈到冯如文化,不得不说冯如故里——牛江镇。由冯如文化衍生出的航空航天文化,已深植牛江这座小镇。

走进牛江镇,能深深感受到冯如文化的印记。时值早稻收割时节,在一片金黄的田地里,有1000多亩特别的稻田——航天水稻。2015年11月30日,“广东江门航天育种示范基地”正式落户恩平,并揭牌成立了省首个航天育种院士工作站。除了航天水稻,目前牛江镇在推广种植辣椒、番茄等多种航天果蔬,总栽种面积超过5000亩。为纪念冯如于1960年创建的冯如纪念中学,目前是“广东省航空科普特色示范学校”,“中国航空特色学校”。2015、2016年,牛江镇还连续两年举办冯如文化暨濑粉美食节。

2016年7月10日,广东省政府明确表态支持恩平建设通用航空机场,打造“航空航天第一镇”,江门市政府也确立了牛江镇要建设成为通用航空主题小镇的发展定位。在各级领导及相关专家的指导下,恩平市初步形成了把冯如故里打造成“航空之城”、“中国航空第一村”、“航空文化教育基地”的发展思路。

据悉,建设“航空之城”,就是以冯如通用机场为核心,提供航空产业、教育科研和航空配套服务,形成“航空之城”综合平台,并配套建设旅游设施,全力打造通航飞行、文化旅游、养生度假三大板块为一体的通航飞行基地特色小镇。为此,牛江镇将充分用好用活各级扶持政策,加快航空会展中心、航空学校、通用航空服务和商务配套项目建设。同时,创造条件加快中航通用飞机有限公司、中化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落户,加快航空器制造、民航运营及各类保障资源的进驻。此外,加强项目招商,将通用航空产业和居民生活、高端社交、休闲娱乐紧密结合,重点推出华侨文化新城项目、航空旅游基地项目和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基地项目,发展主题休闲、乡村休闲、农业休闲,联动发展旅游度假、科创研发、生态居住等配套功能,集聚多种产业,推动城镇化发展,推进产城融合,打造一个具有航空特色的观光型商业小镇。

“以商养技”将传统手工艺推向市场焕发生机

据《恩平茶坑砚石记》、《履园丛话》、《恩平县志》、《恩平县志补遗》等历史文献记载,“恩平茶坑石雕刻技艺”起源于清朝嘉庆年初,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恩平茶坑石雕刻技艺”是基于独特的恩平茶坑石石材与中国文房四宝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传统手工技艺,是恩平市独特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而说到“茶坑石雕刻技艺”,就不得不提工艺大师、“茶坑石雕刻技艺”第三代传人、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林志明。

2012、2016年,林志明《君子》和《文明再现》“茶坑石雕刻技艺”作品先后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让恩平“茶坑石雕刻技艺”在国内闻名。今年5月,林志明与五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合作完成的“茶坑石雕刻技艺”作品《方济各墓园》作为“一带一路”礼物赠予有关国际友好人士,让恩平“茶坑石雕刻技艺”进一步走向世界。

林志明说,为向世人展示恩平“茶坑石雕刻技艺”魅力,他专门到台山市上川岛采风,用4个月潜心创作完成了这件石雕艺术品。

“雕刻用的石材自然是恩平独具特色的恩州奇石,主题则以方济各·沙勿略教堂和海浪为元素,寓意中西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同时,这也是向世界展示恩平传统的‘茶坑石雕刻技艺’魅力好机会。对方收到作品后给予高度评价,这让我感到自豪。”林志明说。他表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恩平人,他创作的石雕作品大多以恩平传统文化为主题。

1998年,依托“恩平茶坑石雕刻技艺”这一传统技艺,恩平市恩州奇石事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公司的发展,打响了恩州奇石的名号,也让“恩平茶坑石雕刻技艺”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作为该公司的副总经理,林志明认为,文化与商业的结合,是相辅相成的。正因为将“恩平茶坑石雕刻技艺”推向了市场,得到市场认可,才让这项传统技艺有了蓬勃的生命力,可谓是“以商养技”。

经过20多年发展,“茶坑石雕刻技艺”在省内有一定地位,在国内的知名度也不断提升,开始跻身高端工艺品市场。

林志明告诉记者,恩州奇石目前一般用于收藏观赏,市场价格普遍较高,受众一般是收藏爱好者。而该公司目前正在开展用恩州奇石制作炻瓷产品的可行性研究,这项研究或许能改变恩州奇石在普通群众眼里高不可攀的形象,让艺术品走进千家万户。同时,也会让恩州奇石从手工艺走向工业化。

林志明表示,“茶坑石雕刻技艺”选材严格,故产生的荒料较多,同时,露天开采所剥离的矿石也较多,因此,如何利用荒料进行产品开发是十分必要的。而炻瓷就是利用茶坑石雕刻技艺选材荒料、雕刻边角料、开采剥离废料等为原材料进行加工,这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都有积极意义。

“雕刻和制陶技艺都是传统文化,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市场,两者结合,是两种传统文化的交融,可谓强强联手,可生产出具有养生、实用、艺术功效的新文化产品,开拓新市场。”林志明说。

专家建议

五邑大学旅游管理系博士伍锋:

挖掘本地特色文化撬动经济发展

伍锋博士认为,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而且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进入新世纪,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文化的引领作用。因此,如何把地方文化和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

伍锋博士认为,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不仅需要对传统的历史文化等进行挖掘和传承,更应该将文化的软实力进一步渗透到经济产业链中去。在恩平,以冯如为代表的航空文化便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从最早的认识、挖掘、宣传冯如文化,到如今打造以冯如文化为基因的特色航空文化产业链,这就是文化和经济相融合的过程。除了冯如文化外,恩平的红色文化、温泉文化、歇马举人文化,及簕菜、烧饼等传统饮食文化,都可以通过挖掘、包装,提升其文化内涵,同时引入属于文化范畴的知识、技术、管理等对其进行产业化延伸与打造。

对于如何利用文化撬动经济,伍锋博士也给出了几点建议。首先,要系统地梳理、提炼恩平的本土特色文化元素与因子。其次,要在挖掘梳理的基础上将抽象的文化概念具象化、产品化、品牌化,将其渗透到某一经济产业链中,进而实现产业化。同时,要内联外引,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入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利用属于文化范畴的知识和科学技术等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

相关新闻

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恩平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文艺、手工艺工作者和文艺、手工艺作品,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恩平市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快马加鞭,有效推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14年,恩平市文化艺术中心(文化馆)竣工投入使用,是国家一级文化馆。

恩平市文化艺术中心坚持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和先进文化的导向性,大力开展大型广场文化活动、少儿文化产品生产和推介、文艺下乡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免费开放项目多,覆盖面广,在当地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较好地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恩平市文化艺术中心还是当地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基地和展演平台,一大批优秀作品在这里诞生。

与此同时,恩平市积极实施基层文化设施提升工程,切实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目前,恩平市11个镇(街)均建有文化站,11个文化站均建有电子阅览室,并全面对外免费开放。恩平市174个村(社区)均建有文化室和电子阅览室,并达到“五个有”标准。

文艺创作百花齐放

在加大投入提升文化基础设施的同时,恩平市在以挖掘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为重点方向的文艺作品创作中,采取了多项措施,成效显著:一是为作者提供恩平市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清单。在组织力量开展地方传统文化普查,列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清单,通过召开作者座谈会、采风、研讨等活动,让作者明晰创作思路;二是通过“加奖激励、拓展展示平台、重点打造精品”等办法鼓励创作、提升原创作品质量;三是通过艺术讲座、艺术培训、名家指导等方式营造艺术氛围和培养创作队伍等。

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恩平市文艺创作异常活跃,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景象。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至今,恩平市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参加国家、省和江门市级展览、展演、展示活动80多次,获江门市级以上奖项120多个,创作石雕作品150多件、音乐作品50多首、舞蹈作品20多个、戏剧曲艺作品40多个,撰写艺术论文20多篇,在大型文化活动中推介原创作品100多件次。

■记者手记

以文化为底色

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文化是城市的底色。我们认识一座城市,总是从文化开始。

文化是神奇的东西。她带来的是一座城市对人们巨大的吸引力。而由文化衍生出的各种经济业态更是层出不穷。更有意思的是,由文化带来的吸引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作用会愈加明显。于是,近年来名人故居之争层出不穷。人们都清楚知道这样一个简单的经济逻辑:名人等于名气,名气等于财富。

以文化为底色,城市的经济发展便有了强力的助推器。这个助推器的使用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挖”、“立”、“用”。“挖”就是要深度挖掘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立”就是树立独特的文化符号,进而打造城市名片;“用”就是充分利用文化符号或城市名片,开展一系列经济行为。

恩平作为一座千年古邑,拥有的文化符号自然不少。冯如故里、华侨之乡、革命老区、温泉之乡……其中许多文化符号已成为恩平的城市名片。

记者认为,恩平在文化的“挖”和“立”上面,下了不少功夫,取得不错的成绩。然而,在“用”方面还不尽如人意。目前已直接带来一定经济效益,形成经济产业的,恐怕只有“温泉之乡”这一文化符号。可喜的是,恩平在这方面正在不断发力:冯如故里正在筹划建设航空小镇,恩平簕菜正在向产业化发展等。期待不久的将来,文化会成为恩平经济发展重要的助推器。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李雷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 戳这里 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info@qbj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