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江门房地产行业协会会长叶泽权相知相伴共同见证江门楼市成长

中国财经界·www.qbjrxs.com 2017-08-31 13:33:20本文提供方:网友投稿原文来源:

我的发展,您来见证——在《楼市周刊》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有一批朋友相伴相随,他们或是主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或是合作伙伴,或是忠实读者,尽管身份各异,但和《楼市周刊》都有“一段情

我的发展,您来见证——在《楼市周刊》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有一批朋友相伴相随,他们或是主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或是合作伙伴,或是忠实读者,尽管身份各异,但和《楼市周刊》都有“一段情”,都有“一段古”,也都有一份挂念。

既然是《楼市周刊》的“生日”到了,这帮好友免不了要怀怀旧,说一说过去的故事,寄托寄托未来的期待。

话虽寥寥,情义无价!真诚地谢谢你们,正如歌曲《朋友》中的歌词所写,“终有梦,终有你,在心中。”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周春锋

传播正能量,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作为《楼市周刊》的一名老朋友,我经常关注它,尤其是进入房协工作以后,关注更加频繁,可以说,每逢周四,我几乎都会翻阅《楼市周刊》,遇到有用的信息、较好的观点,我还会摘录下来,以作参考。

时间越久,我对这位“老朋友”的感情越深,感慨越多,在我看来,它身上主要凸显了这些亮点——

首先是“生”得恰逢其时,它快速成长的15年,正是全国楼市风云跌宕的15年,也是江门楼市辉煌发展的15年,由此看来,江门日报社领导层确实高屋建瓴、眼光长远。

同时,它秉承“办报为民”的理念,为市民提供了很多有用、鲜活的信息,比如,限购限贷政策出台后,它及时帮助市民解疑答惑,并通过业内人士对形势进行初步判断,帮助市民拨开云雾见青天,便于市民理性置业,不愧为他们的好帮手。

另外,《楼市周刊》的记者“铁肩担道义”,冲破阻力,开展了“好房子不怕挑刺”等活动,曝光了一些开发商的不良行为,为市民的正当诉求鼓与呼,为整个行业传达了正能量,让人心生敬意。

时代在进步,楼市在发展,《楼市周刊》也在与时俱进,它由一张报纸拓展至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形成了全媒体格局,不仅传播渠道更加丰富,采编手段也更加多样化,与市民、网民的互动越来越多,开展的活动也越来越新颖,可以说,它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媒体的固有印象,正在以更新、更全能的形象示人。

站在15周年的新起点上,《楼市周刊》再出发,而我,则由衷地祝福《江门日报》及《楼市周刊》越办越好,再创辉煌。

江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王逵昱

及时发声,是市民了解公积金政策的重要平台

住房公积金政策事关千家万户,每当新政策发布时,市民都非常关注。《楼市周刊》能及时、准确、有效地发声,对新政策进行详细解读,对新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回应,是市民了解公积金政策的重要平台。

就拿近一年来说,《楼市周刊》关于公积金的报道不少,比如,2016年12月1日,它报道了《微信可预约办理公积金业务》,12月12日,它又报道了蓬江、江海区最新的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轮候放款的情况……今年3月2日,它又报道了我市执行新的住房公积金政策,到了6月底,又先后报道了《7月1日起我市调整住房公积金缴存额上限》、《我市6月30日起正式启用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平台》等新闻。

《楼市周刊》开办15年来,关于公积金的报道很多,这些新闻不仅及时,还非常细致。比如,在报道蓬江、江海区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轮候放款的情况时,还写了轮侯政策,以及住宅成交的情况,并对未来的轮候时间做了提醒……信息全面,便于读者一目了然进而理解。还有,在报道我市启动贴息贷款的新闻时,还花大篇幅介绍如何办理,解答了市民疑惑。

新闻做得及时、细致的背后,凸显的是新闻人的用心。《楼市周刊》的记者经常向我们了解线索,还主动与我们沟通如何将新闻做得更容易让市民理解,我想,只要继续用心,《楼市周刊》一定会办得越来越好!

裕隆基地产总经理杨东卉

信息权威准确,能清晰了解市场走势

白驹过隙,一转眼匆匆15载。如今想起,与《楼市周刊》的结缘好像就在昨天。

从前工作比较忙碌,我基本上没有时间去娱乐消遣,有一次突然接触到《楼市周刊》,最开始,只是翻来翻去,一目十行,后来慢慢喜欢上了。现在,翻阅每周的《楼市周刊》已经成为我的必修课,《楼市周刊》提供的准确楼市数据分析、及时报道的信息动态以及很多专题和报道对我都很有帮助,能让我清晰了解市场的走势,使我在代理地产项目营销策划上能更好地把控。可以说,《楼市周刊》如同坚实的战友,伴我前行。

《楼市周刊》作为江门楼市权威媒体平台,在新闻报道、策划、政策解读、市场引领等方面表现较好,并很具针对性、时效性,每每新政出台,它必定会进行一系列主题报道,结合事例并邀请专家,由浅入深、庖丁解牛般地予以解析,解答了街坊疑惑,进而走进了市民心中。

15年来,《楼市周刊》与时俱进,正在从传统纸媒体向新型融合媒体转型,形成“报、网、微、端”全面融合发展的格局,体现了主流媒体的改革担当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也让读者能从更多样化的渠道了解最新资讯。

我期望《楼市周刊》一如既往,不忘初心,准确、全面、深入地报道江门楼市,让市民能更清晰地了解市场动态,并推动江门楼市健康发展,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和现代传播体系,体现出权威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

鸿鸣地产营销总监谭文龙

报道专业客观,值得信赖

1998年10月的一天,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毕业不久后入行房地产;2002年,在《江门日报》创刊16年后,《江门日报·楼市周刊》横空出世,成为很多市民了解楼市政策和动向的主要来源,我亦不例外!从那时起,我和《楼市周刊》一起见证了江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和繁荣。

《楼市周刊》一直是市民最可信赖的权威媒体,更是我们商家展示产品最认可的平台。我无论是以前在福泉新村、东堤湾、丰盛苑,还是今年在名门壹号;《楼市周刊》都是我主要的合作媒体。在今年5月,我们项目开盘,遭遇了“幸福的烦恼”——项目虽然在1小时就基本售罄,但也引来了“黄牛党”现场售卖筹号,导致客户误解我们,严重损坏企业形象,我们迅速总结后并与报社人员沟通,通过《楼市周刊》以及江门置业宝微信公众号向大众澄清,发布关于“黄牛党”的《声明》,并在后期进行了跟踪报道,让群众更了解我们鸿鸣人“敢做敢当,高效高智”的作风,以及打击不正之风的决心,重塑了重品质、重服务、讲良心的企业形象。

作为一份权威的主流地产周刊,《楼市周刊》十分注重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专业性,并用市民的视角去关注房地产业的动向。2010年3月,《楼市周刊》推出了“好房子不怕挑刺”的活动,以客观真实的角度,揭露了楼盘的真面目,为市民购房提供了客观可信的参考,并促进了房地产企业改善服务质量、加强服务意识。

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楼市周刊》与时俱进,推出了江门楼市网、江门置业宝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还组建了江门地产智库,更致力于以专题报道、信息梳理、政策解读、数据披露、市场分析,引导、助推行业稳健发展。

另外,我希望《楼市周刊》多组织江门地产人到成功的项目现场考察、面对面交流。也希望《楼市周刊》越办越好,和我一道,共同做有思想的“地产人”。

江门地产智库成员、楼市分析师冯景全

及时捕捉楼市热点,为市民解惑释疑

作为土生土长的江门人,我小时候在课余时间就常看《江门日报》,但接触《楼市周刊》却是10多年前,那时,我在暨南大学读书,对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怀有浓厚兴趣,而《楼市周刊》就是我了解江门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的一个很好切入点,因此课余时间常常深读。

时间匆匆而过,我感触很深,在我看来,《楼市周刊》的发展过程是江门近10多年来楼市发展的浓缩写真,10多年前的江门独居珠三角西岸一角,发展和珠三角主流城市有点脱节,江门楼盘无论规划、设计和档次都和大城市差距较大,那个时候,《楼市周刊》的视野也局限于时代,局限于江门。而随着2012年广珠城轨开通后,江门逐渐融入珠三角,到现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江门与珠三角其他城市联系日益密切,江门楼市发展也如日中天,如今很多楼盘设计理念已可比肩深圳,而《楼市周刊》也紧跟时代步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江门日报·楼市周刊》衍生出江门楼市网、江门置业宝微信公众平台等新的传播渠道,以更加贴近受众的语言和手段,服务房企和读者。

之所以深读《楼市周刊》,重要的一点,在于它能及时捕捉楼市热点,并为市民解惑释疑,比如,今年4月份江门限购政策出来以后及时为大家释疑;个别楼盘学区房调整后及时报道,为大家送上第一份资料;江门房租回报率3.57%,全国排18,《楼市周刊》及时采访核实,为市民提供投资建议等,都是紧贴民情,及时解答大众疑问。同时,《楼市周刊》还具有前瞻性和大格局,众多报道不但立足当下,而且能对未来大势做一些分析为大众作参考;不但立足江门,而且借鉴发达城市和周边城市做法,为江门的楼市发展提出更具价值的建议,引领江门楼市发展。

最让我感动的是《楼市周刊》的记者很敬业。我有幸成为地产智库成员发表个人观点后,发现楼市记者经常晚上还要思考楼市话题,经常发问题过来已是晚上11点左右,每次都让我深受感动。

市民孙科

用事实说话,助我圆了置业梦

作为一个平民百姓,有个“窝”成为奋斗目标之一,而《楼市周刊》则成为我圆梦的“明灯”。初来江门,连个临时的“窝”都没有,还是东移西搬的“飞行员”。2002年,偶然在《江门日报》看到有关楼市的板块,当时版面很少,应该是《楼市周刊》创刊初期,令我欣喜不已,并开始从中了解楼市政策和动向。

《楼市周刊》紧密跟踪报道各个地产项目的动态,让我及时了解到周边楼市动态;内容越来越丰富,信息越来越全面,观点越来越独到,让我从信息梳理、政策解读、数据披露、市场分析找到自己理想房源。

久而久之,我成为了《楼市周刊》的忠实“粉丝”,也变成“专家”,现在说起买房经验来也是头头是道:买房首先要看开发商的口碑,其次要看地段,以及周边环境是否宜居,还要看小区的周边配套。

最重要的是,《楼市周刊》助我有了“安乐窝”,圆了置业梦。我记得那是在2005年,《楼市周刊》进行了一次楼盘评选活动,我从中选择了一个楼盘,它位置好,配套全,紧邻商业区,周边有从幼儿园到中学的优质名校,使我工作和生活都很便利。

我阅读《楼市周刊》15年,感觉这份本土权威的主流地产周刊,十分注重地产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专业性,并用市民的视角,以及公平、公正、公开、专业的原则,去关注房地产业的动向,比如“好房子不怕挑刺”活动,以客观真实的角度,揭露了部分楼盘的真面目,为市民购房提供了客观可信的参考,并促进了房企改善服务质量、加强服务意识,有力地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真可谓:风雨同舟15载,相伴相知楼市,分析乾坤知内幕,推介置业乐安祥。

作为《楼市周刊》的“老粉丝”,我想卖一次“广告”:无论你是房地产从业人员,还是平民百姓,请多关注《楼市周刊》,因为它是你的好参谋,是你的“圆梦大使”。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李雷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 戳这里 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info@qbj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