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小朋友画廊”成现象级公益活动互联网公益需要哪些“好声音”?

中国财经界·www.qbjrxs.com 2017-09-05 11:52:53本文提供方:网友投稿原文来源:

近日,由腾讯公益发起的公益活动“小朋友画廊”刷爆朋友圈,活动参与者可以1元购画的方式对自闭症、脑瘫、精神失常等人士进行捐助。据统计,截至8月29日14:30,这一活动已募集到超过

近日,由腾讯公益发起的公益活动“小朋友画廊”刷爆朋友圈,活动参与者可以1元购画的方式对自闭症、脑瘫、精神失常等人士进行捐助。据统计,截至8月29日14:30,这一活动已募集到超过1500万元善款,共有580多万人参与募捐。这场现象级公益筹款活动引发舆论对互联网公益的高度关注及其后续发展的深度思考。

互联网公益需要理性声音

8月29日下午1时左右,正当朋友圈被刷得火热时,一则消息突如其来。网上流传的一张朋友圈截图显示,有匿名人士爆料该活动背后有投资商参与,称受助者连十分之一的钱都拿不到。随后,腾讯公司发布声明表示,“小朋友画廊”H5是由腾讯公益和“wabc无障碍艺途”公益机构联合出品的线上线下互动公益项目,不存在所谓的“投资商”。微信公众号“腾讯”也推送题为《你关心的“小朋友画廊”问题,“官方最全解答”在这》的推文。文中采访了WABC创始人苗世明,再次说明活动细则和钱款去向。尽管活动组织方及时澄清,但网上仍有不少人质疑善款的最终流向、画作真实性等细节,给该次活动蒙上些许阴影。

近年来,互联网上诈捐骗捐事件时有发生,如罗尔事件、伪慈善直播等,舆论中存在一种对互联网公益“狼来了”式的不信任情绪,这样一种舆论氛围让很多真正的互联网慈善活动受到困扰。然而,谨慎质疑无可厚非,但随意发布不实信息制造社会担忧,则极易误导舆论,给正常合法的慈善事业带来不必要的信任危机,让处于上升期的互联网公益遭受重创。制造不实信息容易,重塑信任很难,当前互联网公益所面临的舆论环境还很复杂,找回信任,需要每一个网民的理性发声。

破除怜悯心态回归平常心

长期以来,社会捐赠者对处于相对弱势的受助者抱持俯视姿态,而忽视了受助者自身存在的独特价值,两者并非对等的主体。捐助的“恩赐”意味较浓,公众也在一次次消费同情心的叙事中产生关注疲劳,其捐助积极性受到影响。

新媒体时代,移动传播技术为公益宣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小朋友画廊”这一公益项目中,每个人在购买画作后,都可以听到作者的留言,艺术作品替代了痛苦和不幸的叙事,积极进取的受助者和平等以待的捐助者取代了被动消极的受助者和心怀悲悯的捐助者。比起悲情捐款,这种平等交易式的慈善拉近了屏幕内外的距离。正视受捐者的社会能力,给予其应有的尊重和帮助,或是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一种更为可行的方式。

网络热潮裹挟而来的感动总归短暂,对于受捐者,除了尊重与平等,还应该有平常心,正如有网民所言,“不把他们当天才,也不把他们当弱者,只做个普通人就好了”。

慈善机构应充分尊重捐赠人的关切

面对似是而非的“防诈捐”传言,很多网民选择“不留遗憾”。有位网民的留言就很有代表性,“不会因为一元钱错过一个需要帮助的小朋友”。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舆论天平两端,一元钱和一万元其在公众心中的地位是一样的。如果一捐了之留下一笔善款糊涂账,还愿意投出自己一元善款的人恐怕也不会多。从事慈善事业需要更大的社会责任感,相关机构应充分尊重捐赠人的关切,哪怕只有一元。捐赠者可以因为爱而花费一元,组织者却不可忽视这一元背后的善心、关切和民意。

移动互联网让公益事业拥有了更为广阔和活跃的舞台,其筹款能力超乎了人们的想象。它可以收集每一个网民的点滴爱心,汇聚成公益慈善的海洋,让公益走近每一个普通网民,给每个人传播善事、享受阳光、履行责任的机会。这是慈善的机遇,更是网民的期待。“小朋友画廊”项目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舆情观察

“小朋友画廊”何以成

为现象级公益活动?

面向9亿用户的腾讯公益为这次活动提供了广袤的传播空间,H5的设计也充分发挥了平台的优势。其一,用户识别二维码即可进入“小朋友”画廊页面,直接参与其中;其二,H5的传播形式拓宽了传播路径,朋友圈分享界面的设计推动二次传播并诱发更多网民加入;其三,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支付直接完成爱心捐献,并在腾讯公益中留有记录,形成自己的公益成长史,且腾讯声明将推送善款执行情况,公开透明。

除了主题上的共鸣,H5的精良制作也值得一提。声画结合的形式充分发挥了新型媒介在用户体验上的多元性和立体性,尤其是受捐者本人的声音极具说服力,让公益活动显得真实透明。画作文案的介绍也非常有料,既有哲理性的思辨,又有专业的文艺评价,也参杂部分单纯充满童趣的描述。可能不是所有作品都让人惊艳,但是对比作者精智障碍的现实,一切就显得难能可贵、动人心弦了。

1元起购买画作的设置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大众参与活动的门槛,使之成为人人皆可参与其中的低成本活动,另一方面,保存画作作为壁纸像是给予参与者一个小小的回报,亦或是一种平等的交易,弥补了以往捐献行为没有回响的弊端。此外,参与公益的动机不乏满足个人虚荣心一说,有网民指出一元钱就能在朋友圈塑造“时下中产以及迫切想进入中产的人们所期盼塑造的形象——有闲钱、懂艺术、还爱做公益”,可谓一举多得。

(综合人民网、清博舆情)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李雷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 戳这里 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info@qbj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