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万达电殇,“互联网+”不如“房地产+”

中国财经界·www.qbjrxs.com 2017-09-13 12:27:01本文提供方:网友投稿原文来源:

近一时期,万达卖资产事件持续上头条,冲淡了人们对万达电商的关注。其实这个累计投资过百亿,先后折腾过“腾百万”、老板和马云亿元打赌、已换帅数个百万年薪CEO、名

近一时期,万达卖资产事件持续上头条,冲淡了人们对万达电商的关注。

其实这个累计投资过百亿,先后折腾过“腾百万”、老板和马云亿元打赌、已换帅数个百万年薪CEO、名字也先“万汇”后“飞凡”的万达电商,现在已从万达四大集团中被剥离出去。这一单飞举动,似乎让业界看到叮点万达电商的亮光。

王健林有钱。房地产有钱。有钱就任性,有钱就无所不能。神马电商和O2O,我想做就能做,我想干就一定能够实现。在其实是互联网人忽悠的“互联网+”大潮之下,无数的房企,无数的地产人纷纷置身于互联网+大潮之中,App、销售电商、商场电商、社区O2O等无不涉足。但结果却大部份有如万达电商,成为了电殇。

万达成也好败也罢,我们这里暂且不论。这里想说的还是更多地产人时下都绞尽脑汁想做的、或者已经在做的如何借助IT互联网转型这个事情。说说转型之中,思维方式和定位这个共性的问题。

此前,我本人曾经写过《房地产商如何做互联网+》《地产互联网+中的三个坑》等多篇文章,以本人亲身经历和所见案例,谈及地产人在互联网+转型中应避免走错的弯路。

就房地产行业来说,其核心产品除了房子还是房子。而这房子又是所有生意业态所不可或缺的基础生产资料。没有哪个行业、企业能够独立于物业空间独立存在。所以,我一直以为,地产人转型完全没有必要非得自身冲入IT互联网里,去傻乎乎的祼游,而应该立足于所拥有房产物业,开放性地与各行业各业进行合作,去做“房地产+”,而不是非得互联网+不可。

以现在许多地产商都在费心思布局的社区O2O为例。本人所在的小区是某个知名并且以所谓物业管理著称的地产商开发管理的小区。前不久,物业公司眼看费了不小的劲儿,把小区地面和车库出入口都改装了新道闸门禁系统。改造后的系统比以前不但没有好用,反而BUG比以前多了很多。这期间,小区里也不断加大App和社区电商之类的推广。碰巧,这时我在某IT类媒体上就见到了一篇应该是此公司IT团队发的公关稿:XX开发商为社区免费安装一套自主研发的智能门禁系统,小区内所有的业主都必须绑定房屋信息才能进出自由,以App而非刷门禁卡方式开门;甚至就完成了包括每位居民的出行频率、出行时间等数据收集的过程;一旦样本数量充足之后,再结合大数据的分析,就能够为小区内的智能出行、物流快递等服务提供信息支撑。

先不说这样的推广的文字是否为自己无德商业目的暴露业主隐私埋下祸患,仅从互联网专业角度去理解,这样的认识逻辑实在是太LOW。简单、粗暴,传统行业对互联网只知皮毛的实质显露无疑。悲催的是,时下,许多地产人还正在这种思维驾驭下实施转型。认为这就是房地产的互联网+,是地产的2.0。

创新经济学创始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熊彼特先生有一个经典的比喻——“你不管把多大数量的驿路马车或邮车连续相加,也决不能得到一条铁路。”

创新一定是革命性的。传统行业做互联网+更需要革命,需要彻底撇清与传统企业操作的连接。唯此,才会有颠覆性局面呈现。包括所有取得成功的IT互联网企业无不因循了这一路径。比如腾讯的微信之于QQ。

我一直以为,万达电商想要成功,唯一可能实现的提前就是必须要由“国民老公”来做。其逻辑就是——只有王大公子来做,老王才干涉不了。而只有老王管不了,电商才有可能成功。

同理,开发商建了房子挣到大钱,又掌管物业运营。但是据此就认为可以实现社区O2O,就可以实现互联网+。这是明摆着让自己去祼奔。

老人家思维加上儿孙辈的技术,想让自己从由马车加长变为一列火车,此就是万达电商之殇。就是当下房地产转型之殇。

不动产,其价值就在于与各行各业无所不连,无所不加。地产之转型还是应该立足于物业本身,整合运用不动产资源转型,拓展新的经营,拓展新的财路,而不是自己投身互联网。

就开头提及的物业社区智能化问题来说。地产人应该明白,资源不代表能力,业主客源不意味着就是流量!传统的行业看到的只是小区的物理围墙,看不到的、也是无意识、无能力去管理的,则是空中的那道流量无时无刻不在穿过的云端的围墙。

回头来再说,万达电商所以成了电殇,我认为根本原因就在于王首富被IT小马们带进了沟里,非得拼死在互联网上与晚辈们一争高低。和马云打赌,赌的应该是战略谋局,赌的是万达广场能把客流留住,能把线上客流抢夺回来,而不是在IT层面上干死淘宝、京东。但偏偏王首富一直以为“我行”,到头来终还是“一无所有”。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李雷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 戳这里 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info@qbj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