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租购并举”时代下的公寓资产管理

中国财经界·www.qbjrxs.com 2017-09-15 12:11:51本文提供方:网友投稿原文来源:

2017年7月7日,《上海市住房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发布,提出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大幅增加租赁住房供应,促进购租并举住房体系建设,多层次、多品种、多渠道发展住房

2017年7月7日,《上海市住房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发布,提出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大幅增加租赁住房供应,促进购租并举住房体系建设,多层次、多品种、多渠道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上海的住房规划不是仅停留在理念方向上,也落实到具体的数字上: 在“十三五”期间,城镇新增住房供应总套数170万套,比“十二五”增加60%左右。其中,商品住房约45万套,以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为主;租赁住房约70万套;各类保障性住房约55万套。此外,以市场为主,新增代理经租房源30万套(间)左右。

同时,“十三五”时期住房用地供应要比“十二五”期间增加20%。预计供应5500公顷,其中商品住房用地2000公顷, 租赁住房用地1700公顷,保障性住房用地1800公顷。

从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房子是用来住的, 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到上海的住房“十三五”规划,以及各地出台的鼓励租赁市场发展的政策来看,从中央到地方,对发展租赁市场是非常坚决和明确的。

租赁的需求,始终大量存在,特别在一线城市,几乎是刚性的。但我所关注的是,如果将租赁上升到一个产业层面,这种产业形态又是什么? 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是什么?我的答案是:公寓资产管理。我们只有认识到,租赁市场的问题本质上是公寓资产管理时,才能真正去理解“租购并举”时代的到来,对于企业和行业究竟意味着什么。

“只租不售”的自持物业何去何从

7月24日,上海首批公开出让的两幅租赁住房用地成交。两幅土地分别位于浦东张江和嘉定新城,采取“只租不售”模式,项目建成后,将至少提供1897套租赁住房房源。

上述两宗地块土地用途均为租赁住房,所建物业严格按照“只租不售”模式管理,仅用于出租,不得出售。受让人应在出让年限内整体持有租赁住房物业并持续出租运营。

这两块租赁用地的楼板价均不足6000元/平方米,价格不可谓不便宜,这是其一;只能租赁经营,不能出售退出,这是其二;摘得这两块的企业均为国有企业,这是其三。上述三点,勾画出了租赁用地的基本特征。其中“只租不售”是最为关注的,拿地企业如何实现项目的退出和资金周转问题呢?

不只是租赁住房的用地,政府在出让土地时,即规定大量自持商办物业,都将出现大量的退出难题。从上面两块地的情况来看,给这个问题的解决留足了空间:土地价格。土地价格意味着租赁用房的综合成本,从估值的角度,可以推算预期的租金回报率。而租金回报率是存量不动产判定中,最为核心的指标。租金回报率达到一个相应合理的水平,即可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在股权层面实现份额的退出,进而通过金融方式解决流动性问题。

存量时代与开发时代,对应于不同的流动性解决方案。在开发商的传统商业模型中,是通过分割房地产的物理空间,即一套套的住房的出售,实现回款与利润;而在存量时代,是通过运营和管理,创造出现金流收益,实现项目在股权层面的价值,进而在股权层面份额化、标准化,最终实现流动性的解决。

“只租不售”自持物业的核心逻辑在于,以较低的成本进入,以运营现金流为基础进行资本化运作。其中最为核心的三个要件是:低成本拿项目的能力、运营管理能力、资本化运作能力。而在当前,同时具备上述三项能力的企业凤毛麟角,因此不同专长的企业进行合作,将是自持物业资产盘活的重要途径。

公寓资产管理三足鼎立

在国内的公寓行业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主体。第一类是传统的二房东,整租、长租的形式获取物业后,再通过散租、短租等方式出租出去,赚的是一进一出的租金差收益。二房东也是大家常说的包租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占据了市场的主流。因为市场存在大量的需求,却并没有规模化的企业进驻这个行业,二房东也就成了公寓管理的重要主体。即便在今天,虽然有众多的大型房企进驻到长租公寓这个市场中来了,二房东这类主体仍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有其独立的生存空间,因为住房市场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二房东从一定程度上在解决这个市场的问题,有其存在价值。只是在消费升级和竞争压力之下,二房东对公寓的管理也会越来越规范化。

第二类主体是近几年来崛起的品牌运营商,如魔方公寓、优帕克、寓见等公寓运营商开始大量涌现。这类运营商从一开始就定位于品牌公寓建设,虽然也有从二房东模式起步的,但从管理模式、团队背景、公司愿景等各方面来看,其最终目标是成为具有影响力品牌运营商。一个共同的突出特点是,前期有PE投资人的介入,并希望获得一轮轮的融资。这类品牌运营商,之所以能够获得资本的青睐,是因为他们面对的市场太大了,未来的想象空间也太大了。因此,品牌的价值远远大于短期的盈利,更多的企业选择了以塑造品牌影响力为目标的战略,要么拼规模扩张,要么拼产品差异。总之,品牌运营商在红海中厮杀,着实不易。前有二房东的机动灵活,后有开发商的财大气粗,品牌之路并不容易,得先活下去。

第三类主体是房地产企业,万科、龙湖、旭辉、世联行等多家开发商陆续宣布进驻长租公寓,并重磅推出自己品牌的产品。开发商进驻这个领域,一是因为自持物业越来越多,需要团队管理,与其委托他人,不如自建团队,自建品牌;二是因为开发商看到了在租购并举时代下的公寓资产管理机会,正如世联行在2015年的致股东信中指出的:“如果说过去的十年存量市场只集中在二手楼交易,那么规模高达200万亿元以上的存量资产运营、买卖、租赁和金融化,将会是中国房产下半场最值得关注的大市场。”

从利润的角度来说,房地产开发销售和租赁运营,不在一个量级之上。房地产开发赚的是快钱,重在价值的变现;而公寓资产管理赚的是长钱,重在价值的培育和管理。开发商在公寓资产管理中的优势非常明显:资金、项目和团队基础。

但劣势也很明显,除了在做物业管理之外,其实开发商过去很少做公寓的运营,对于产品设计、招租和日常管理等方面,都缺乏经验。另一方面,习惯于赚快钱之后,往往在公寓管理方面也会形成路径依赖,而难以适应精细化管理的模式。也许这是开发商基因决定的,只有从思维上,将开发思路转向资产管理,才能在这个领域获得长足发展。

风物长宜放眼量

毫无疑问,租赁大时代是存量资产管理的黄金时代,其中公寓类相较于其他类存量资产,更有需求刚性、稳定、成长空间大的特征。在开发商、PE资本、产业资本纷纷进驻的同时,公寓资产管理行业迎来历史性的机遇。行业将加快整合、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品牌优势的公寓资产管理人。

这与开发商卖房子大不相同,也远远不止于做好物业运营那么简单。这是一个集运营管理、投资管理、金融财务、风险管理等多方面的资产管理行业。在此行业大势之下,无论是品牌公寓运营商还是开发商,都应该看清楚公寓资产管理的行业本质:长线投资,以资产价值管理为核心。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李雷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 戳这里 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info@qbj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