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江门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五年创森路美了一座城

中国财经界·www.qbjrxs.com 2017-10-11 11:21:25本文提供方:网友投稿原文来源:

“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览给我们看。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览给我们看。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80多年前,在新会天马村旁的大榕树下,大文豪巴金被眼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所震撼,写下了这篇散文巨作《鸟的天堂》。这棵“南国的树”如今名叫“小鸟天堂”,是著名景区。

80多年后,10月10日上午,全国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在河北承德举行。历经五年努力,江门成功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这座巴金留恋的城市,如今已初步建成具有侨乡特色的森林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备受瞩目。

统筹/王平强唐达文/图唐达赵真庆甄锦超邱真全李样尊

江门创森起步早、谋划早

A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最具代表性的“金句”,处理好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2013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江门,镶嵌在珠江西岸的“绿宝石”,“天生丽质”的自然环境,是这座城市的靓丽名片。如何守好这座“宝藏”?江门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着“生态优先、民生优先”的发展战略,把造林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2012年,江门启动森林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翻开新篇章。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把森林城市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森林城市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作用越来越凸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其中,“江门创森起步早、谋划早”,让国家林业局森林城市建设办公室主任程红印象深刻。

201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全面构建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江门在珠三角森林城市群中将担当起重要角色,凸显江门特色。副省长邓海光对此寄予厚望,他在江门调研时明确表示,“江门创森具备很好的条件,很有实力。江门要以创森为引领,努力做好山、水两篇文章。”

以创森为抓手保护青山绿水

B

2012年,“森林围城、树林进城”绿色大行动拉开序幕,五年间,全市各级政府累计投入资金30亿元,带动社会各界投资150多亿元,持续推进森林城市建设;2013年,《森林江门绿化建设规划(2013—2020年)》出台;2015年,江门提出全域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公园城市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江门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5—2024年)》获审议通过,提出建设森林生态、生态文化、森林产业和森林支撑四大体系,10年内分“三步走”把江门建成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典范,为江门创森描绘了一幅清晰的“路线图”。

“加强环境保护,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保护好江门的青山绿水”、“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精心打造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继续抓好公园、湿地建设,尽快形成森林围城、森林进城、森林绿城”……

从市委常委会会议到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市委书记林应武就曾不止一次要求,全市要“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森热潮席卷侨乡。短短数年间,江门已然走出了一条具有侨乡特色的创森之路。

打造公园城市是江门创森特色

C

打造公园城市,是江门创森的一大特色。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国家公园体制”,这意味着公园建设对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已上升至国家层面,而公园城市建设正是江门探索城市公园体制的重要突破。

从“城市里建公园”到“公园里建城市”,江门公园建设从观念上实现了转变,通过统筹城乡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利用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要素,适当增加配套设施、推进大地公园化,构建市域公园体系。

从龙头公园、综合性公园、湿地公园,到镇街公园、村居公园,江门现已建成各级各类公园900多个,点缀城乡。去年8月,江门还创新性地出台了《江门市各级公园建设标准指引》,将全市各类公园分成市、县、镇、村四级,并统一标识。

公园城市建设核心在于“惠民”,在于实实在在的幸福感,鹤山沙坪河清泉如许公园上演的“变脸记”就是一幅生动写照。曾记得,这里淤泥堆积、环境恶劣;而如今,这里碧波粼粼,河水潺潺,遍布河滩的水生植物生机盎然,河畔仿古桥上游人如织……

疏浚淤泥、改善环境与营造景观,这些变化让鹤山“老街坊”李伟斌深有感慨,他说:“沙坪河是鹤山人的母亲河,河水变清了,环境变美了,很多市民都会过来散步。朋友来了,要带他们来看看这个鹤山的新景点。”

创森引领绿色新生活

D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林应武用这句话,阐明了江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本因。城市森林网络更健全、生态更健康、文化更丰富,创森不仅改变了市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更引领了绿色发展的新生活。

全民植树是江门的城市传统,也是老百姓参与创森,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自2012年至今的5年来,全市平均每年义务植树超过300万株,成为江门创森的一张闪亮名片,而这背后离不开创新的机制和方法。

近年来,江门通过将植树与节日、纪念活动有机串联,种植了巾帼林、青年林、党员林、教师林等主题林,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我为城市添新绿”认建认种认养活动,广泛发动单位、家庭和个人认种认养树木,“全民植树”江门模式影响力迅速扩大。

“5年前,滨江大道还在完善绿化,党员义工带动社会力量参与植树,如今已经变得很美丽了。”看着昔日的小树苗一天天长大,江门海事局老党员黄祖良感慨道,“无论是植树绿化,还是创森,都离不开大家的力量,需要发动市民踊跃参加,让江门变得更美。”

像黄祖良这样的市民群众,在江门还有很多。这期间,不仅是他们改变着江门,把侨乡建设成美丽幸福的公园城市、森林城市;同时,这座城市也改变着他们,绿色发展的生活方式成为主流,生态文明建设在侨乡大地深入推进。

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江门森林城市建设的第一步。根据《总体规划》,我市将继续通过建设森林生态保护体系、合理布局森林产业体系,构建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完善森林支撑体系,提升城市森林生态功能、优化城市绿色空间,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特色林产发展,繁荣森林生态文化,使江门在珠三角森林城市群中将担当起重要角色,凸显江门特色,成为环境优美、生态稳定、林产发达、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国家级森林城市。

副市长梁许赞谈江门创森:

谋划早起点高成效大氛围浓

副市长梁许赞谈了江门成功创森的经验。他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营造美好家园,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江门全体市民的强烈意愿。一直以来,江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力推进创森各项工作进程,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建成具有侨乡特色的森林城市。

回顾近年来的“创森”历程,我市创森工作有很多亮点。首先是,谋划早。早在2012年,我市就启动了“森林围城、树林进城”绿色行动,拉开了声势浩大的森林城市建设序幕。2013年,出台了《森林江门绿化建设规划(2013—2020年)》,随后,在此基础上,修编了《江门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5—2024年)》,为创森提供一个科学的、富有远见的蓝本。

然后,江门创森起点高。启动创森工作前,我市就对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指标进行了摸底调研,对我市创森工作作了初步评估。随后编制了《总体规划》,力争做出江门特色。同时,我市还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创森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深入各市(区)调研督导;定期召开推进会,落实《总体规划》近期任务,高规格推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

经过努力,江门创森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城市森林网络更健全,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规划构思;二是城市森林生态更健康,有效地改善了市民群众的居住环境,提升了城乡生态质量;三是城市林业经济更繁荣,2016年我市林业总产值比2013年提高了43%;四是城市生态文化更丰富,全市公众对建设森林城市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均达95%以上;五是城市森林管理更高效。

此外,江门创森还形成了浓郁的社会氛围。通过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每年超过100万人次参加“公益植树”、“认种认养”等活动,义务植树300多万株;实行全域宣传。搭建“互联网+林业”宣传平台,以微博、微信和移动客户端为载体,实现全民随时随地了解创森工作;开展市花送市民、创森骑行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营造“全民参与,人人共享”的浓厚创建氛围。

数说“江门绿”

造林种树大地植绿

自2013年以来

全市新造林45.65万亩(其中碳汇林16.65万亩)、封山育林4.43万亩,平均每年新增造林率达0.8%。

市域森林覆盖率(扣除湿地面积),从2013年的52.04%提升到去年的53.72%。

建成生态景观林带462公里。

沿海沿江沿河防护林带383公里。

建设各类防护绿地面积1697.68公顷。

公园城市

市民享绿

截至2016年底

全市已建成各级各类公园共916个,各类绿道2082公里。

包括:龙头公园7个,特色田园风光公园7个,综合性公园7个,湿地公园8个,森林公园62个,村居公园773个,镇街公园52个,构建起市、县、镇、村四级公园体系。

2016年一年,完成新建改建的村居公园达443个、镇街公园21个,完成新建慢行系统和城乡绿廊90公里。

全民动员

心中播绿

从2013年至2016年,全市共有604.73万人次通过各种形式参加义务植树,累计植树1311.84万株,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8%。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李雷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 戳这里 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info@qbj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