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调结构、建平台、提质量、促融合、增活力江门朝着现代农业强市加速迈进

中国财经界·www.qbjrxs.com 2017-10-16 12:19:07本文提供方:网友投稿原文来源:

今年9月,广东省第二届“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珠三角片区推介活动在江门举行。新会陈皮、柑普茶、恩平簕菜等80多种侨乡品牌农产品亮相,与来自广州、佛山、肇庆、东莞、惠州、

今年9月,广东省第二届“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珠三角片区推介活动在江门举行。新会陈皮、柑普茶、恩平簕菜等80多种侨乡品牌农产品亮相,与来自广州、佛山、肇庆、东莞、惠州、中山、珠海等市的数百种农产品,共同上演了“珠三角农产品嘉年华”,展现了江门农业品牌化发展的最新成果。而这仅仅是近五年来江门现代农业强市建设的一个缩影。

“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曾不止一次强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提出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大农村改革力度等内容。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已成为江门从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的必由之路。早在2015年,江门已出台《江门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工作纲要(2015—2020年)》,实施五大行动;今年,我市制定《江门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着力调结构、建平台、提质量、促融合、增活力,突出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强市建设。

五年来,江门现代农业强市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年中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上,市委书记林应武再度指出:“江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要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为目标,统筹推进农业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争取农业强市综合评价指标进入全省前列。”江门,正朝着现代农业强市加速迈进!

文/图唐达许伟强

A

关键词:三产融合

重点建设“四大平台”

以工业理念谋划园区农业,以园区农业推动三产融合。广东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是全省目前唯一的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区,按“一区两园(斗山、广海)”模式,规划建设“一轴一带一心四片区”。香港利苑集团投资近5亿元的食品深加工项目已启动前期工作,广东新供销天润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粮油加工储备项目等达成投资合作意向,计划总投资超50亿元。

以“广东第一田”为核心的台山中国农业公园,将打造我国面积最大的农业主题公园,广东乃至全国“最具乡愁感”之地。目前已完成各大出入口建设,起步区“禾海稻浪”文化主题园、海口埠“广府人出洋第一港”主题公园、农耕博物馆等工程基本建成,相关配套的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建设加快。

开平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广东省粤台(江门)农业合作试验区重点抓好引资引智、成果转化展示等工作。“两区”核心区——江门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投入资金1.4亿元,近年新增社会投资5500万元,实施各类农业、科技项目50多个,建立省级以上科技成果转化载体12个,加快打造“江门种业长廊”。

此外,我市还加快推动国家级新会陈皮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恩平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其中,新会陈皮现代农业产业园跻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列,打造全国农业特色产业标杆。恩平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正在加快编制建设方案和规划,加大政策、资金和技术整合倾斜力度。

B

关键词:金融支农

全省率先实施

农业“政银保”

2014年,我市实施农业“政银保”合作贷款试点工作,成为全省首个实施农业“政银保”的地级市。以财政投入资金为扶持专项资金,以银行金融资金为基础,以保险公司保险为保障,农业“政银保”构建了运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向符合贷款条件的农业经营主体发放“免抵押、免担保、低成本”贷款的金融支农新模式,破解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风险高”难题。

两年多时间里,我市农业“政银保”项目有效带动全市农业贷款增加,改变了以往财政资金直接补贴投入的做法,发挥杠杆放大效应,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去年4月,我市实施新一轮农业“政银保”合作贷款项目,优化合作机制,放开合作金融保险机构,扩大专项资金和受益对象,提高贷款额度,并探索“政银保企”四方合作模式,构建多层次金融扶持保障体系。

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拓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从而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农业+金融”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推进剂”。近年来,我市还以开平市为试点,在全省率先推出“量体裁衣”式农机具专属信贷产品“农机易”,缓解农民购买大型农机具的资金压力。

今年4月,我市召开了农业金融保险座谈会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会议,与广东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签订《共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合作框架协议》,这是我市首次引入省级担保公司开展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业务。这标志着我市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正式开启。

C

关键词:创新驱动

探索农业科技创新的“江门样本”

全国首个地级市同时与农业部直属“四大院”签订合作协议;全省首个地级市农业部门与大学(五邑大学)联办农产品检测专业;全省率先出台实施《江门市示范性民营农业新型研发机构认定扶持办法(2016—2018年)(试行)》;全省首个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全省首个航天育种院士工作站落户我市……

创新驱动,科技兴农。近年来,江门加快农业产学研推发展,落实创新驱动,探索出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江门样本”。这期间,我市还成立了全省首个新型职业农民协会,优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代表135人;开展农业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审,全市每年培训农户超10万人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持续深化。

机械化农业生产方面,我市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持续领跑全省,达到82%,高出全省平均12%。全市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57%,高出全省平均10%,推广新品种150个(次)、新技术100项(次),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均达96%以上,农业技术加快推广。

“互联网+”掀起现代农业新业态。我市以恩平市为试点,建立了100个惠农信息社和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云平台,与“江门农合商城”“京东中国特产——江门馆”“苏宁易购——江门馆”及新会和恩平的全域性农村淘宝服务中心、乡村服务站等平台,构筑线上线下、城乡双向流通的“高速公路”,成为全省首批农业信息化示范市。

D

关键词:绿色安全

创新“互联网+”监管新模式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乎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的民生工程。去年以来,我市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和行政执法三大体系为保障,打通农产品监管“最后一公里”,统筹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工作。

以市农检中心为龙头、县级为两翼、镇级为基础的“市、县、镇”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同时把监管工作向村级延伸,我市近年来已逐步实现网格化监管,构建起“市、县、镇、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市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成17家、在建41家。

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利用江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公共服务平台、江门市农业投入品追溯平台、农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江门市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诚信档案信息库系统,构建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农产品、农业投入品溯源+农产品安全责任险”安全保障模式。

这是我市创新运用“互联网+”技术探索的监管新模式,逐步实现对农业环境、农资投入品和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全程监控,努力实现网格化监管体系,实现从生产、环境、农业投入品全程监管,实现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实现规模基地标准化生产全覆盖,率先实现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档案信息化监管。

在行政执法方面,我市已具备较强的执法检查力量。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立案查处案件300多宗,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成功申报2017年度全国农业综合执法示范窗口,是全省首个获得此殊荣的单位。

E

关键词:农村改革

新会经验在全省推广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发发展活力;统筹城乡一体化,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精准脱贫攻坚,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我市重点抓好三大举措。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方面。我市全面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截至今年9月底已颁发确权证书50多万本;新会国家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加快实施,在农村集体产权管理服务机制、小城镇扩容提质、基层党建和村民自治重心下移等方面开展探索,新会经验在全省推广。

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探索“政经分开”模式,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公开平台、农村财务监管平台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实现“三合一”融合运作,建成市、县、镇三级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和村级农村产权管理服务站点。

城乡精准扶贫方面。江门在全省率先将扶贫工作与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补助和资源管护激励型财政补贴政策相结合,实现扶贫对象城乡全覆盖。去年,我市制定实施《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2016—2018年)》,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采取“11+3+3”措施,实施“百企扶百村”“百医牵百户”“千(万)义工助千户”等结对帮扶和“靶向”精准帮扶,着力改善全市100条相对落后老区村的行路难、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和居住环境。

新农村建设方面,我市以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特色优化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强化等项目为重点,结合新农村连片整治工程,融合农业与旅游资源,突出特色抓好名镇名村、幸福村居、美丽乡村等创建活动,实现新农村建设由点向线、片和区域转变,打造一批独具侨乡特质的新农村建设精品。

数说江门农业

2016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3亿元、增加值189.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和3.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26元,同比增长10.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

目前,全市建成省级以上农业园区16个,面积近43万亩,总投资超150亿元。建设省级以上产学研合作平台20多个,认定农业新型研发机构5家。

全市新增市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17家,其中2016年新增26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性家庭农场分别达到74家、1564家和46家,全市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23万户、覆盖率57%。

目前,我市有效期内国家有机食品认证产品有50个、绿色食品认证产品36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13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7个(杜阮凉瓜、开平马冈鹅、鹤山红茶、恩平簕菜、台山大米、台山青蟹和新会甜水萝卜),江门牛大力、台山粉葛和棠下红葱等特色农产品则正在开展申报工作,“三品一标”数量居全省前列。

全市蔬菜、畜禽产品检测合格率分别达98%和99.5%以上。

全市完成138条乡村美化绿化工程,创建江门市生态村40条、宜居城镇33个、特色镇街12个、宜居村庄98个。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李雷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 戳这里 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info@qbj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