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文艺创作、文化惠民、世遗保护、文化市场监管等工作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市

中国财经界·www.qbjrxs.com 2017-10-19 11:20:09本文提供方:网友投稿原文来源:

近几年,开平市不断巩固“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先后获得“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摄影之乡”、“广东省‘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市”和“全国文化先进市”等省级和国家级荣誉

近几年,开平市不断巩固“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先后获得“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摄影之乡”、“广东省‘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市”和“全国文化先进市”等省级和国家级荣誉称号;首批广东省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双馆试点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开平市文化馆获评广东省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开平市图书馆被评为广东省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示范单位……

2012年以来,开平市深入贯彻上级有关文化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切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文艺创作、文化惠民、世遗保护、文化市场监管等工作,文化建设一年上一个新台阶。

今年6月,开平市成功承办首届广东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活动,将“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十周年”活动纳入其中,突显开平特色,得到了省文化厅、江门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群众、各地代表团的点赞;“开平民歌”、“广合腐乳酿造技艺”、“开平灰塑(开平灰雕)”先后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文/张华炽虎晓铁图/开平市文广新局提供

A完善服务体系

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阵地

近年来,开平市坚持将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推动全市15个镇(街)综合文化站达到省一级站标准,其中,三埠、长沙、大沙、金鸡4个镇(街)的综合文化站达到省特级站标准。对比《江门市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提出的建设标准,开平提前3年完成镇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

在开平市文化馆、图书馆保持国家一级馆这一重要牌子的同时,开平市新建了长沙街道文体服务中心和苍江体育广场,进一步满足市民进行文体活动的场所需求。开平市还建成了农家书屋313家、村级达标文化活动室267间,切实改善文化民生。

开平市把握开平市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纳入省第一批试点单位的契机,探索建立统一资源配置、统一管理体系、统一网络平台、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考核评价“五统一”服务模式和运行保障一体化、服务方式标准化、文化服务共享化、文化品牌特色化、志愿服务共创化“五个化”运行机制。目前,开平市已初步建立起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设有总馆2个、分馆15个、服务点45个。

在省文化厅组织的检查验收中,开平市双馆试点工作得到专家组的肯定,其中开平市图书馆总、分馆转为示范单位。开平市还结合江门五邑联合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和“江门文化云”建设,实现江门中心馆与开平市文化馆总分馆、服务点之间的资源共享,图书在江门各市区通借通还,打造“纵横交错”的文化服务网络。

此外,开平市还通过实施文化重点工程提升城市形象。

其中,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开平市政府和爱心人士谭逢敬先生共同出资的方式,投入3800万元建设开平谭逢敬艺术院,将建成一个高标准艺术院、开平公共文化设施新地标;开平市博物馆新建项目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首期投入2376万元,目前正抓紧实施布展工作,将打造成多功能的综合性博物馆。

此外,开平深入推进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目前已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平市支中心和15个镇街网点,推动数字化文化服务走进基层,市民们可以通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点更快、更直观地感受到不同的文化。

B紧扣民生热点

打响文化惠民新品牌

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平市一直紧扣民生热点,推出了一系列文化活动,成功打响文化惠民新品牌,文化惠民工程效果显著,具有开平特色的文化活动影响深远。

新年音乐会、“潭江春色”新春系列文化活动、“走进艺术殿堂”——公益服务春季培训班、“我在这里成长”——暑期公益艺术培训班、旅游文化节、金秋曲艺敬老周活动、周末艺术小剧场、“三送(送戏、送电影、送书)”下乡等已成为开平市的品牌文化惠民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开平市把公共文化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

目前,开平文化系统每年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演出150多场、书画艺术展览40多场,送图书下乡(进军营、企业)累计10多万册次;农村公益电影每年放映2700多场,覆盖全市各行政村,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的目标;每年策划公益性周末艺术小剧场活动20多场,为文艺表演者提供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此外,开平市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以及各镇街文体中心已连续多年免费开放,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近年来,开平市坚持“小城办大事”的理念,成功承办全国第二届册页书法展和“书坛点将”——首届中国当代书法名家提名展等国家级书法展览;举办了《向沙飞致敬》——开平纪实摄影大赛和百年沙飞摄影展,打响沙飞摄影文化活动品牌。

C着力打造精品

增强文化创作新动力

文化建设,除了离不开基层文化建设外,文化氛围、文化精品和文化创作人才也不可或缺。开平市以文艺团队、协会为重点,繁荣文艺创作;以文化培训基地为平台,建设人才梯队;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打造精品力作,让开平拥有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出色的文化精品。

据了解,开平市探索建立业余文化人才数据库,成立了12个文艺协会,吸纳业余文艺骨干近千人。同时,完善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推进文化惠民。目前,该市在网上注册的文化志愿者达800多名。

该市还充分利用各中小学校、各单位的文化资源,协助组织、扶持成立200多支文艺队伍,涉及合唱、舞蹈、戏剧、书画、曲艺、摄影、文学等多种类型,人数达7000多人;通过组织重点作者外出采风、邀请专家举办创作讲座、召开作品研讨会、扶持重点作品创作,充分调动了业余作者的创作积极性。

开平市还以文化培训基地为平台,建设人才梯队。用好“开平市乡土文化人才培训基地”这一平台,举办开平民歌、粤曲写唱知识等培训,培养发掘乡土文化人才。连续六年举办公益暑期少儿艺术培训班,每年都有500-800多名中小学生可就近接受免费艺术培训。举办公益服务春季培训班,成人可学习语言艺术表演、化妆、瑜伽、太极、交谊舞、狮鼓打击乐、开平民歌、粤剧等课程。

同时,开平市致力于开平文艺精品的创作。五年来,全市共有700多件作品在全国、省、江门获奖,有713件作品在地市级以上展出或文艺刊物发表。歌曲《相约碉楼》、《闯金山》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广东音乐《天露春早》,开平民歌《喜看碉楼展新容》、《碉楼之乡欢迎您》、《洋丫游碉楼》,民乐曲《侨乡梦圆》和报告文学《为了遗落乡间的史诗》等一批作品在省级评选或比赛中获得大奖;先后出版《开平碉楼歌曲集》、《开平碉楼文化丛书》、《侨乡开平丛书》、《开平民歌》等著作和一批碉楼画册、书画集、摄影集。

D摸准时代脉搏

构建文化市场

监管新体系

近年来,开平市切实推进执法体系建设,从执法体制机制入手,落实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机构编制和人员、经费,建立完善的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规章制度。同时,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平台建设,主动接入全国文化市场技术服务与监管平台,对执法数据、执法信息、办案信息进行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主动参加省、江门市开展的执法技能等各类培训项目,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切实加强执法检查。据了解,开平市文广新局深化与开平市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堵疏结合,坚持重点清查和日常管理相结合,保持文化执法高压态势,经常性地开展音像、网吧、演出、娱乐、文物、新闻出版、印刷发行等的治理整顿工作,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如结合世界知识产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拒绝盗版、保护知识产权”、“扫黄打非”宣传活动等。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共出动执法人员14073人次,检查各类文化市场3593家次,其中,网吧946家次、歌舞娱乐场所263家次、出版物市场548家次、印刷企业764家次、游戏游艺机室804家次、其它经营单位268家次。

在确保文化市场内容安全的基础上,开平市还强化文化经营场所安全检查工作。

按照“常监查、排隐患、限整改”的要求,加强对文化经营场所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督促文化经营场所尤其是大型文化娱乐场所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并定期组织员工开展演练。同时,注重加强对文化经营单位员工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规范经营活动。五年来,开平市公共文化单位和文化经营场所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

此外,开平市立足地方实际,积极培育特色文化企业,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目前,开平全市共有印刷企业141家(产值超5000万元的3家)、电影院6家(设有影厅25个、座位3844个)、网吧50家(正常营业33家,新增和改造升级的网咖10家)。另外,该市共有出版物经营单位73家、歌舞娱乐场所27家。开平市文广新局还积极协助总投入3亿元的水口珠影文化广场申请办理相关证照,该文化广场包含电影院、歌舞娱乐场所、游戏游艺场所、网吧、出版物发行等文化产业,将打造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活动场所。

E探索统筹发展

开创文保事业新格局

开平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卓有成效。自“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后,开平市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乡发展总体规划,每年投入保护经费1100多万元,将“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工作纳入财政预算;以世界遗产管理标准为要求,在国内首创“碉楼认养”保护新模式,有序开展碉楼以及相关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先后完成碉楼维修200多座、民居维修60多间以及一系列遗产地环境整治工程。开平市还先后对司徒美堂故居、红线女故居、周文雍烈士纪念碑、邓一飞烈士祖居、塘口立园、赤坎南楼、开元塔、风采堂、风采楼等文物进行修复。

开平市的非遗工作水平也整体得到了提升。据介绍,开平市依托侨乡深厚的文化资源,深入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发掘、整理和保护工作,已建成并开放开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还举办了“非遗巡展”等活动。截至目前,开平全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3个,其中,“泮村灯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金声狮鼓制作技艺”、“广合腐乳制作技艺”、“开平民歌”、“开平灰雕”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开平市通过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机制改革、制定实施文化事业单位“三定”改革方案和建立健全人员聘任制度,形成了有利于优秀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逐步实现人事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目前,开平市世界遗产管理中心改制工作已完成,开平市图书馆事业单位法人治理试点工作如期推进。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李雷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 戳这里 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info@qbj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