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青苹果》,点亮侨乡少年梦

中国财经界·www.qbjrxs.com 2017-11-08 12:47:32本文提供方:网友投稿原文来源:

扫描二维码 关注“亲子教育大本营”喜欢阅读的孩子都不会太差。 喜欢写作的少年都心怀梦想。在侨乡江门,有一份报纸,陪伴孩子14年,点亮侨乡少年梦。14年,从春到秋,从青涩到成熟;14

《青苹果》,点亮侨乡少年梦 中国财经界 www.qbjrxs.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亲子教育大本营”

喜欢阅读的孩子都不会太差。

喜欢写作的少年都心怀梦想。

在侨乡江门,有一份报纸,陪伴孩子14年,点亮侨乡少年梦。

14年,从春到秋,从青涩到成熟;

14年,从小到大,从童稚到青春;

《青苹果》让无数孩子爱上阅读和写作,爱上表达和思考,在孩子的童年洒满星光,夜晚静静地闪烁,白昼轻轻地歌唱。

《青苹果》的来头可不小,它是江门教育类第一品牌报刊,是由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市教育局、江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江门日报社联合推荐给中小学生的重点课外读物。

2003年,在众多期待的目光中,《青苹果》“诞生”了,每周出来跟大家见一次面,那时的它“身量不足,形容尚小”,只有四个版。2007年,为了方便阅读,《青苹果》开始“瘦身”,由大报变成小报,由四个版变成了八个版;2012年,《青苹果》发行量达到2万多份;2015年,《青苹果》改版,“出落”得越发动人,开设栏目更加贴近学生的需要,更受青睐,拥有了众多粉丝。

2016年初,《青苹果》正式扩为16个版,外增“颜值”,内强“修养”,并且更加“贴心”,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开设拼音版,还新增更多新鲜有趣的栏目。2017年,在全面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青苹果》再次改扩版,将主动权交给小记者,内外兼修,出落得更加靓丽时尚,“铁杆粉”也越来越多。

《青苹果》为什么好看“好吃”?为什么特别合孩子们的“胃口”?除了后方一众为小朋友服务的哥哥姐姐,它还有自己的小记者呢!

2016年的记者节当天,“江门日报·青苹果小记者团”正式成立,江门市紫茶小学等10所试点学校小记者站挂牌运营,首期31名小记者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小记者证”。随后,小记者团陆续走进各学校选拔小记者,目前,已有8所学校258名小学生加入了小记者队伍。今后,还会继续深入学校进行小记者的选拔。

加入小记者团的小伙伴们不仅可以享受本报提供的免费培训、社会实践、重要采访、主题采风等多种活动,通过专业、系统的学习实践,全面提升小记者的写作、口才、社交等综合素质能力,年终还能参与“优秀小记者”评选呢。而且,《青苹果》上的“小记者播报”“漫画新闻”等栏目都是小记者亲自操刀的哦。

大小读者眼中的《青苹果》

“于学生而言,《青苹果》既提供了很多同龄人的优秀作品来学习,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风采的机会;于老师而言,《青苹果》让同学们更喜欢阅读和写作,同时在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过程中,也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于家长而言,《青苹果》可以引导家长与子女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加强思考和交流。”开平市教育局局长谭远宁这样评价《青苹果》。

蓬江区教育局副局长杨容也表示,《青苹果》在促进蓬江教育创新发展的宣传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儿童成长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起到了重要作用,深受师生们的喜爱。

新会区教育局副局长陈华钦则说,与《青苹果》结缘越久,越感受到它的强大魅力,“对学校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展示平台,学校的特色教育成果、精彩活动等都可以有所体现;对学生而言,这更是他们的良师益友,丰富的内容可以开阔孩子们的视野,也是孩子们学习的快乐园地,帮助孩子打开知识之窗。更重要的是,《青苹果》一切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成长,以多渠道激发学生的阅读、写作热情,吸引学生投稿,培养学生的文学信心;《青苹果》还是老师的好助手,家长的好参谋,通过《青苹果》平台,不少老师都表示,这是加强与家长沟通的突破口。”

那么,在学生、老师眼里,《青苹果》的“味道”和“营养”到底如何呢?来看看吧!

学生

读报、上报好开心!

“发《青苹果》啦,发《青苹果》啦……”每次一听到这声音,台山市培正小学六(1)班的陈思岚就立刻循声跑去,第一时间拿到《青苹果》,可以说迫不及待。“一年级时,我就和《青苹果》结下了不解之缘,那里面的‘漫画’‘大迷宫’‘脑筋急转弯’等栏目让我着迷。现在,《青苹果》成了我课余生活的一部分,它一直与我相伴。”陈思岚说。

江海区外海中心小学六(4)班的朱雅琪说,《青苹果》已经和她相伴三年了,“一路走来,我在阅读中收获了许多知识,开拓了眼界,增强了阅读的能力。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喜欢看《青苹果》,我在心里一直把它当作最好的朋友。”

新会平山小学五年级学生钟楚文从一年级就开始订阅《青苹果》,“我觉得《青苹果》是见证我成长的好朋友,更是展现自我的舞台。记得低年级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看‘高手亮相’栏目,觉得那些哥哥姐姐们可以凭借自己的优秀表现而上报,太厉害了!于是,我也有了一个小小的目标,我也想上报纸。”今年,钟楚文终于上了“高手亮相”栏目,“当我拿到那期《青苹果》的时候,真的好开心,好激动!”

“《青苹果》给予我许多知识,教会我许多道理。其中,来自各地的同学们写的作文使我深受启发,让我大开眼界,我读懂了同学们的喜怒哀乐,并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对于订阅一份报纸,台山市李星衢纪念学校六(1)班的邬达康一开始是排斥的,当看到同桌津津有味地阅读《青苹果》时,他也被报纸上有趣的栏目和知识吸引了,后来便一发不可收。现在他不光和《青苹果》成了好朋友,还发表了好几篇作文呢。

“每一期《青苹果》我都会认真阅读,它内容丰富,生动有趣,让我学会了很多知识,也收获了快乐。”恩平市海外联谊学校五(3)班学生冯嘉淋说,《青苹果》就像她的知心朋友,她有什么“心里话”都会和它分享。

老师

每周组织学生阅读《青苹果》

“和《青苹果》结缘多年,这几年,它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受学生们喜爱,每周一,《青苹果》的到来都是学生们翘首以盼的事情,大家一拿到报纸就迫不及待地翻阅,如果看到有自己的作文见报,更是兴奋。”新会圭峰小学语文老师梁柏腾说,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觉得《青苹果》对老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大有裨益。

梁柏腾说,近年来,圭峰小学非常注重书香校园建设,“《青苹果》可以说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好助手,《青苹果》的内容注重本土化,让人感觉亲切,大家都愿意读,每周一次的《青苹果》阅读课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一环。《青苹果》还是一个锻炼学生写作水平的好平台,依托《青苹果》,学校会举行作文课堂和作文比赛,学生们变得乐于动笔,乐于投稿,变得更自信了。”

“《青苹果》是专门针对小学生设计的报纸,这份报纸是值得孩子们信赖和学习的一份好报纸。”台山市台城城东小学老师黄治汉说,他们学校安排学生星期一至星期五的下午4点到5点到图书室读书,课余时间安排同学们集体阅读《青苹果》,每天安排老师对各班读报用报活动进行指导和督促,以最大程度利用好《青苹果》这个帮手和平台。

恩城一小六年级语文教师余平华也表示,《青苹果》内容十分丰富,很适合学生阅读,“作为一名一直任教六年级的语文老师,我觉得《青苹果》对学生写作很有好处,我任教班级的学生几乎全部订阅。在学生阅读前,我会先将这一期的报纸分类,哪些适合语文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哪些适合一般的学生,安排他们去阅读,这样就能让他们更好地汲取知识。”此外,他还设立了一个摘抄簿,让学生将好词好句摘抄出来,日后进行“阅读之星”“积累之星”评选,“我和学生都喜欢《青苹果》,更重视它的运用,家长也十分支持。”

发表作文是对学生最好的激励

韦小娜是江海区银泉小学四年级的年级长,她说,从二年级开始,《青苹果》就是她所教班级的“阅读早餐”。“‘阅读早餐’种类不同哦,有时候是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有时候是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作文。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慢慢地就形成了习惯,因此我们班的孩子都爱上了《青苹果》,作文水平也在慢慢提高。”韦小娜说,这几年有不少学生在《青苹果》上发表文章,他们最喜欢看到的作文评语是:“这篇作文写得真是棒极了!请发给老师,可以投稿《青苹果》。”

蓬江区里村小学六(2)班班主任萧昭发也表示,《青苹果》伴随着六(2)班孩子快乐成长,几乎人人订阅,“它早已成为了孩子们最爱的课外读物。”每周,萧老师都会安排一节课专门给学生阅读《青苹果》,引导学生们读报,学写作。“这个习惯给了我惊喜,我发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渐渐提高。”萧昭发说,而最让大家开心、激动的要数在《青苹果》上发表作文了,“这无疑是对学生最好的激励。”

鹤山市沙坪街道第一小学老师李秀欢曾经给学生布置过一篇作文叫《作文发表了》,“孩子们作文中的话,语句中有多少期盼与惊喜!这对他们来说是莫大的鼓励。”李秀欢说,《青苹果》作为全市少年儿童的良师益友,受到了许多孩子的喜爱,每一次发报纸,学生们都津津有味地一览为快,“就在上一学期,沙坪一小有30多篇学生习作发表在《青苹果》上,给了学生们莫大的鼓励。”

不但城区学校订阅,很多乡镇学校也和《青苹果》结下了不解之缘。蓬江区棠下实验小学教导处主任欧阳秀珍表示:“我们一直坚持引导学生读书看报,《青苹果》不光是孩子们的好伙伴,也是老师的好帮手。我们平时会组织老师们开会学习,让大家深入了解这份报纸的内容、栏目,从而在指导学生投稿时更加有的放矢。”

大家谈《青苹果》

校长说

台山市台城第二小学校长何锦明:

我们要求各班的语文老师充分利用《青苹果》,上好阅读和写作指导课,组织学生阅读,开展阅读心得交流;同时老师通过微信群、QQ群指导家长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每学期举行作文竞赛,鼓励学生向《青苹果》推荐优秀作品,让学生有了施展的空间和锻炼的平台。

江门市江华小学副校长刘安兵:

《青苹果》校园专刊弥补了学校资源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素质发展平台,是学校发展宣传的好助手,老师教学的好法宝,学生创作的好园地。

蓬江区丰乐小学副校长吴顺超:

《青苹果》校园专刊已经成为孩子们每周最大的期待,它的到来,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我们学校一直坚持开展《青苹果》阅读课,以更好地发掘利用这个平台。

家长说

江门市北苑小学三(2)班林旭然的妈妈吴女士:

改版后的《青苹果》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吸引人。让孩子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作文方面,还能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心理、历史等各方面知识,甚至是“人生百态”。花不多的钱就能让女儿每周有期待,有快乐,我认为很值得。

新会圭峰小学三(12)班彭宇凡的爸爸彭黎明:

看到《青苹果》这么多新的变化,深感欣喜和感激。欣喜的是,《青苹果》在原本丰富美观的基础上,还再接再厉为小读者着想,让孩子们有了更加丰富的学习素材;感激的是,编辑记者们也竭尽全力为《青苹果》升级改版作出努力,为小读者搭建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希望《青苹果》里有更多名家的经典作品、国学内容,多开展一些与经典阅读、亲子阅读有关的活动,启发和引领小读者更加喜爱阅读,教会他们学会阅读经典、思考人生,让孩子们的阅读、思考与写作齐头并进。

曾经的读者说

五邑大学服饰与服装设计专业大一新生(原农林小学学生)陈玥:

《青苹果》是我的童年挚友,更是我学习写作的好老师。自从加入了江门日报青苹果小记者团,更拉近了我与《青苹果》的距离。一次次的写作比赛,一次次的参观学习,一次次的外出旅行,从香港迪士尼到上海世博会,我童年的美好回忆都和“青苹果”紧密相连。读三年级时,第一次投稿“江门房车联展作文大赛”,那篇文笔稚嫩的《有房有车的生活》意外地获得了三等奖。当拿到奖金和证书时,我激动得双手都在颤抖。这给了我勇气和继续投稿参赛的热情。从那时起,我开始大量地阅读报纸书刊,给我初中高中的语文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青苹果》14岁了,它陪伴我成长,陪伴我走向更大的世界,祝它越来越好!

哈尔滨商业大学包装工程专业大一新生(原银泉小学学生)余楚倩:

小学、中学一路和《青苹果》相伴,它让我爱上了阅读和写作,也让我有了良好的文字表达功底和能力,一跨进大学就幸运地被学校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选上,感谢《青苹果》给我的帮助和鼓励,也希望更多的小伙伴能喜欢上它并从中受益。

策划统筹:娄丹 傅学超

文/图 娄丹 蔡明霞 何晓君 钟珍玲

区景常 吕玉廉 任龙 张安怡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jmnews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 戳这里 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info@qbj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