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拍拍贷,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化生存

中国财经界·www.qbjrxs.com 2017-11-17 15:06:46本文提供方:网友投稿原文来源:

坚守合规底线、互联网技术创新,是以拍拍贷为代表的第一批互联网金融公司率先登陆资本市场的原因。美国东部时间11月10日,中国首家网贷平台——拍拍贷(  股票代码为:    ppDF)

坚守合规底线、互联网技术创新,是以拍拍贷为代表的第一批互联网金融公司率先登陆资本市场的原因。

美国东部时间11月10日,中国首家网贷平台——拍拍贷(  股票代码为:    ppDF)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

上市当天,拍拍贷发行价为13美元,总市值40亿美元,本次融资总额达2.7亿美元,其中包括公开发行股票融资2.2亿美元和向新鸿基私募融资5000万美元。

拍拍贷的上市,使我想起了2013年11月的一天。彼时,成立6年的拍拍贷,还是一家名不见传的公司。当时我和拍拍贷创始人之一、CEO张俊,约在上海威斯汀酒店里的咖啡室,就有关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互联网对金融的影响、p2p平台的合规与发展交换了看法。

早期的拍拍贷创始团队核心管理层主要包括张俊、胡宏辉、李铁铮、顾少丰等四人,他们皆都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也许正是此缘故,他们得到了由校友沈南鹏领衔的红杉资本的风投。

(拍拍贷四人创始成员,在公司上市当日)

张俊创业之前,一度在微软工作过,那天见面的时候,他是光头模样,但给我的感觉是年轻有想法。现在,光头是张俊的一个标志。这次见他在美国上市时,形象也一如既往,没有改变。

见面后,张俊给我所在的媒体发来了一篇大作,出于传播需要,我将原题改为《拍拍贷:没有难借的钱!》。由此,让公众在互联网方兴未艾的2013年,读到了一个来自互联网金融公司创始人的心声。其中,有一段话很重要。当时的张俊这样说:

“在拍拍贷策划和运营之初,我们和很多互联网及金融界的朋友探讨,经常有无数的火花。有人建议我们做债权转让,迅速扩大规模;有人说可以学习美国,做资产证券化;有人说可以引入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建立大平台;还有的人说网络社交化火热,你们可以开发类似Facebook的功能……这些方向的确让我们很激动。

但是,最终我们选择技术创新的方式,和国内后来兴起的其他p2p公司相比,拍拍贷采用了纯信用网络借贷,拍拍贷不做担保,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解决借贷中出现的问题。由于不做担保,就需要做大量基础建设(平台、人才、品牌),耗时长且见效慢,所以现在国内只有拍拍贷在采用,但我认为这是一条更稳、同时可以走得更远的路。”

现在看来,张俊当时的这段话,绝对是真话,而且张俊及其团队领导的拍拍贷一直兑现着自己的承诺、也坚守自己的道路,即——不做担保(及其他非合规的业务),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解决借贷中出现的问题。

上市后,互联网对拍拍贷多有美誉,但是我们现在思考的是,除了不碰监管红线之外,拍拍贷到底怎么用互联网技术解决金融问题,又是如何助推其上市?

先看互联网技术。几乎所有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都是宣称自己的独创技术,虽然各家有千秋,但几乎大部分平台的互联网技术都聚焦于信贷、风控和大数据等项目上。

(拍拍贷独创的风控互联网技术系统)

根据拍拍贷的公开披露,在信贷审核方面,2017年上半年,拍拍贷的审核自动化程度已达到96.1%,并于2017年9月取消了人工审核岗位,全面实现了自动化审核。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很多平台流行的人脸识别,其实拍拍贷早在前几年就已经申请过专利。

在风险控制方面,拍拍贷自主开发的集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为一体的“魔镜”大数据风控系统严格控制了借款风险。自魔镜发布以来,拍拍贷平台的逾期率平稳下降。

(拍拍贷的互联网信贷效率)

 “大数据风控的背后,数据量有多少是关键,而这基于平台有多少用户进行积累。正是因为我们的数据积累和风控系统的不断更新,不少行业内的机构都希望我们能够做一些技术输出。我们也希望能够为普惠金融有所助力,在成熟的时点我们也会考虑做技术输出。”张俊表示,未来,拍拍贷会继续加大在技术领域的投入,使风险定价更加精准,惠及更多有借款需求的人群,同时助力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和普惠金融的发展。

(拍拍贷2017年Q2部分指标)

在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之前提交的招股书上显示,拍拍贷2017年上半年,拍拍贷总营收为17.3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10.49亿元,较2016年同期指标分别飙涨392%和150%。

以该业绩而言,拍拍贷为什么利润大爆发,张俊的公开解释中,提到了三个方面:一是持续的科技投入,用户规模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呈现指数型提升,这也符合科技公司的增长规律;二是用户逐步成熟,对投资理财和线上借贷的接纳程度越来越高;三是2016年8月银监会针对p2p的监管细则出台之后,很多同行退出行业,用户流动到拍拍贷,也给了拍拍贷进行用户整合的机会。

总结而言,在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圈内,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推动、用户的成熟、业内的洗牌等三大因素,已经形成了目前良币驱劣币、优者更优的局面,这使得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终于进入了第二轮发展期。

作者:沈伟民  资深财经管理类媒体人,现任经理人传媒执行总编,同时担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品牌管理委员会委员、美通社特约作者。长期致力于中国影响力商业人物与公司管理的报道和研究,著有《新常态下的变革(东方出版中心)》一书,及《贝因美梦断产业链》、《华尔街连环猎杀中概股》、《掘金在线教育》、《绿城罗生门》、《女首富的财富暗伤》、《海润光伏的巨亏算盘》等重要作品。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李雷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 戳这里 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info@qbj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