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品牌房企抢滩滨城 中小房企破解生存之道

中国财经界·www.qbjrxs.com 2017-11-20 12:25:00本文提供方:网友投稿原文来源:

2015年12月,大连海昌集团与碧桂园集团签订深度合作协议,整合双方品牌和资源优势,多方面开展长期、稳定、互惠的战略合作。2016年11月,亿达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和中民投旗下的嘉佑(国

2015年12月,大连海昌集团与碧桂园集团签订深度合作协议,整合双方品牌和资源优势,多方面开展长期、稳定、互惠的战略合作。

2016年11月,亿达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和中民投旗下的嘉佑(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发布联合公告,宣布后者以现金30.14亿港元收购前者已发行股份13.7亿股销售股份。

这是近两年来,对大连本土房企而言影响深远的两件大事。

当“马太效应”凸显,融合并购渐成燎原之势,在大连房地产市场貌似平和的表面之下,诸多暗流在涌动。

随着房地产调控持续深化,大连作为一座就房地产业发展程度而言的1.5线城市,与一线城市大趋势相呼应,地产行业的集中度加速提升。

根据新峰地产的数据,近三年以来,品牌房企成交面积的市场份额始终保持在32%以上,2017年上半年,品牌房企占据商品住宅上市面积65%以上的市场份额。万科、保利深耕大连多年,已纷纷步入“十盘联动”格局,万科更是占据了商品房成交面积和成交金额的榜首。重组之后的亿达、远洋、保利、龙湖、大华、华润、中海等紧随其后,各自占据10%以上的份额。

2017年下半年,“群雄会战逐鹿滨城”的一场大戏正在上演,万科、中铁建、保利、金地、华润,品牌项目集中入市,龙头房企的市场份额强势反弹。

地产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房地产市场日渐规范、有序的竞争,以及产品品质标准的稳定。品牌发展商能提供更加完善和圆满的资源整合和调配方案,以赋予项目更具吸引力的附加价值,这对购房者而言是切实可见的利好。

正因此,相比之下大连购房者对品牌房企开发的项目明显更具信任和好感,在可接受的房价区间里,会优先选择购买。这对于本土中小开发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销售端的飘红业绩,亦赋予了品牌房企在土地市场上的绝对信心。10月20日,大连万科置业有限公司战胜中海、金地、亿达旭辉招商联合体等开发商,以总价25.8亿元,溢价率92.27%,地上建筑楼面价19204元/㎡的大手笔,摘得大城(2017)-18号甘区西部通道东、南松路北宗地。

这是继中海(92.2%)、旭辉(144.36%)、新希望(172.9%)龙湖(143.88%)高溢价率摘地之后的又一震惊全行业的举动。

上述数据表明一个问题,在招拍挂市场,优质土地资源已然成为航母级品牌房企们的专属猎物。面对规模和资本的双重碾压,本土中小房企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入场资格。

即便如此,依然有本土中小房企在困局中坚强屹立。刚刚闭幕的2017大连秋季房屋交易大会上,笔者采访了几家中小房企的营销负责人,提及如何做到重压之下寻求发展,几位受访者给出了相似、却又不尽相同的回答。

国合永泰地产国合锦府项目营销总监郑丽认为,房地产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核心资源的变现能力也越来越强。小型房企具有自身优势,比如良好的政商资源、灵活的策略以及对本土市场更深刻的理解。如果能扬长避短,选择城市核心区域黄金地块、规模适中、开发周期短、不占用大量资金、市场可控、风险可控的项目,以短平快的开发节奏快进快出,辅以销售和物业服务过程中良好的客户黏性维系,会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竞争气场,不仅不会退出市场,还可能找到和品牌房企合作的契机。

恒力地产维多利亚公馆营销总监刘敬渊认为,“精细化、品牌化、高端化”是中小房企制胜的关键。与品牌房企不同,因为土地储备有限,中小房企对待土地的态度更加郑重。常常不以成本为首要考虑,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终极目标,不生产线作业,舍得用时间换空间去做精品。他认为,中小房企应该更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平衡,不断升级,在运作过程中慎重执行,选择品牌合作商并注重风险控制。

“融合并购已经成为房企保持业绩增长、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凯丹置地项目开发执行总监蔡玉琪在接受采访时说,大连市场上,品牌开发商之间也越来越多地选择合作共赢,比如金地和保利联手的墅苑风华,保利、碧桂园、金地联合的碧桂园桃源,中铁建和万科合作的翡翠公园,以及最近一次土拍中的亿达旭辉招商联合体。中小房企想要于强者中立足,除了要积极谋求同业间的合作与联动,更要寻求与其他行业的跨界融合。

如今,房地产行业已步入兼并重组的高峰期,不管是强强联手、弱弱联合,还是以强并小,兼并重组,都将促进资源向优势房企集中,以优化行业的竞争格局。

在土地出让方式更加规范和市场化之后,中小房企更应该认清形势,明确定位,勤于内功,精进自身,发掘自身核心竞争力,包装并提升自己的价码,成为潜在的大型房企投融并购对象。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李雷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 戳这里 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info@qbj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