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50年坚守,匠心不变

中国财经界·www.qbjrxs.com 2018-07-21 17:07:46本文提供方:网友投稿原文来源:

胡沃镒专注于狮头与鼓的制作,对这份手艺的热爱,已融入骨血。金声狮鼓店制作的鼓精致美观,质量上乘。胡沃镒正在进行扎狮头的关键步骤——扎竹囊。拉鼓皮。调鼓音。金声狮鼓店制

50年坚守,匠心不变 中国财经界 www.qbjrxs.com

胡沃镒专注于狮头与鼓的制作,对这份手艺的热爱,已融入骨血。

50年坚守,匠心不变 中国财经界 www.qbjrxs.com

金声狮鼓店制作的鼓精致美观,质量上乘。

50年坚守,匠心不变 中国财经界 www.qbjrxs.com

胡沃镒正在进行扎狮头的关键步骤——扎竹囊。

50年坚守,匠心不变 中国财经界 www.qbjrxs.com

拉鼓皮。

50年坚守,匠心不变 中国财经界 www.qbjrxs.com

调鼓音。

50年坚守,匠心不变 中国财经界 www.qbjrxs.com

金声狮鼓店制作的狮头深受海内外欢迎。

50年坚守,匠心不变 中国财经界 www.qbjrxs.com

扫二维码看采访视频

鼓是一种传统乐器,特别在舞狮表演中,是不可或缺的灵魂所在。击鼓者宛然舞狮表演的指挥家,掌握着全场的节奏快慢及气势强弱。

狮头和鼓的制作技艺是开平市金声狮鼓店的“镇店”手艺,流传百年。其制作的鼓不仅声音宏亮、质量过硬,而且款式新颖、制作精美,可谓艺术精品。

今年58岁的胡沃镒,是金声狮鼓店的“掌柜”。他自幼喜欢中国传统手工艺,从七岁开始扎狮头,并迅速成长为业内有名的狮头和鼓的制作艺人。金声狮鼓店制作的龙、狮、鼓三大系列60多个品种的产品,不仅在江门五邑地区赫赫有名,还出口过半,深受美、加、新、马和中国港澳醒狮队的钟爱。

“我希望有更多年轻人了解狮头和鼓的制作技艺,加入到这一行业,让这门古老的手工艺传承下去。”胡沃镒说。

A

老街深藏

百年狮鼓店

开平市新昌永富路是一条百年老街,如今的年轻一代很少人注意这条街,但这里一度是商业旺地,尤其是以狮和鼓的制作名扬海外。如今,百年老街上依然还有一些狮鼓店顽强地生存下来,1888年开业的金声狮鼓店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已有130多年历史的金声狮鼓店,店面显得非常古旧,但正门横楣上用红绸衬着的繁体黑底红字招牌“金声”,却依然厚重大气,见证了这家百年老店的沧桑。现在的店主名叫胡沃镒,他向记者介绍,曾请有关学者鉴定,店里悬挂的黑底金字牌匾“金声”已有五百年历史,但如何流传下来却无从考究。

胡沃镒说,这招牌能保存至今也着实不易,其中还有一段故事。他很小的时候,遭遇一次抄家,全部东西包括招牌都被没收了。后来,他父亲费了很大周折,以把招牌留给儿子当凳子为借口,最终把招牌保存下来。今日,店里装修简单,堆满了狮头、锣、鼓的成品或半成品,5名员工正忙碌着,“金声”招牌周围挂着形态各异的几只大狮头,令小店显得生机勃勃。

“从七岁开始扎狮头,到现在已经整五十个年头了。”胡沃镒告诉记者,“金声”是其父亲的叔公胡厚镰于1888年创办的,之后代代相传,沿袭到现在已一百多年,传了四代。今日,“金声”这个百年老店,已从单一的狮鼓作坊,发展成为制作龙、狮、鼓,售卖锣、钹等一整套龙狮道具的综合店。产品以前主要销往五邑地区,现在过半出口。有些华侨亲自回来选购产品,部分华侨汇款回来,让他们把产品寄往国外。

B

花10年才学完

狮鼓制作

金声狮鼓制作工艺属于南狮流派,技术代代相传。学习每一个程序需要1至2年的时间,掌握了一个工序才能开始学习另一个工序,因此胡沃镒足足学习了10年,1979年他才将所有技术学全。

“狮鼓制作主要是狮头、鼓的制作。其中,根据形状和颜色的不同,狮头的类型可以分为刘备狮、关羽狮、张飞狮、二花、五彩和七彩等。”胡沃镒介绍。狮头的制作工序有扎架、裱纸、绘色、抹光油、安装等,最难的要数扎架这个工序,稍有偏差都难以成形或者影响质量。

说起这一门手艺,胡沃镒娓娓道来:“扎狮头,最关键的第一道工序是扎竹囊,要根据传统狮头的模样精心绑扎,一般一个工人需要4个工作日才能扎好一个狮头竹囊。竹囊扎得好不好,对狮头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金声狮鼓店制作的狮头能承受达100公斤的重量。”

为了显示所言非虚,胡沃镒说着还亲自站到狮头上,狮头果然安然无恙。

“选料方面最好是老茅竹,不同的部位要选择不同的竹篾。做完扎竹囊这一道工序,就是选用广西马山纱纸、绸布、闪布(有几十种颜色)糊好狮头的白坯,接着是着色和图案描绘。色彩方面要鲜艳,多以黑色、红绿、金银等强烈明快的颜色相配搭。最后,装配上头角、绒球、毛边等各种饰物。

谈到南狮外形的扎作,胡沃镒依然如数家珍。

“按外形分,鹤庄狮大约200种、马来西亚狮约10种、佛庄狮约20种,在眼睛、鼻子、唇角等部位稍作变化,狮子形状也就跟着发生变化。上色又分五彩、七彩、二花、虎斑、蟑螂须等类型。”

“上色的程序分为四步:着色做底色;画花、画爪,下笔要轻,收笔要重;画碎花;润边,使醒狮看上去更有立体感。除了以着色为主的刘、关、张彩狮外,现在又开发出了以金色、银色珠片布为材料的狮头,受到越来越多醒狮队的欢迎。最流行的是按刘备、关羽、张飞三位人物的面谱作蓝本。”

说完狮头,再说制鼓,胡沃镒也是一肚子的“门道”。

“制鼓从我叔公时代就开始了,和扎狮头一样历史悠久。制鼓首先是选好牛皮,以牛背、牛臀部位的皮为好。再一个就是鼓桶的木料,最好是用榕树木。制鼓关键步骤是扯鼓皮,扯皮要用力均匀,逐步用力,一边扯皮,一边还要用木槌敲皮,叫做敲松。边敲松边扯皮,如此反复制作,直到绷紧整张皮,试音满意为止。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用铁棒磨皮,主要是对鼓皮中央部位进行反复磨擦,目的是使牛皮进一步松驰,以便再扯紧。磨皮大概需要一个小时,这样制出来的鼓才会声音宏亮。”

C

百年绝活

也要创新

胡沃镒告诉记者,从1980年至1988年,这个时期店里生意是最红火的,那时人工便宜,销量也好,狮头一年可以卖2000多个,鼓也可以卖1000多个,利润高。每年交税两三万元,多次被评为县里的纳税大户。

胡沃镒对鼎盛时期记忆犹新。狮鼓供不应求的时候,他们全家几乎都专注于这个事业。那时还缺电,顾客定做的狮头还要额外带上柴油,用于制作狮头时的发电照明。至于定做鼓,顾客要把牛宰了,将牛皮用于材料。

传统技艺的传承,并不是一味保持不变,而是跟着时代的变化,有所创新,这是胡沃镒所追求的。他说,以前的鼓桶材料选择和制作都比较麻烦,实用性和外观也不是很好;而现在,他们将鼓桶变成模块化生产,既美观好看又耐用。“鼓桶直接用模型一次性压制成,然后再配上传统的牛皮,比以前的会更好。”胡沃镒的儿子从模具学校毕业后,胡沃镒和就儿子一起尝试着改变、创新。

“近些年狮鼓制作市场需求量不大,效益不高,基本是微利经营,工人也从三四十人降到现在的七八人,狮头和鼓的销量也分别大幅下降至现在的500多个和200多个。”胡沃镒感慨地说,新昌永富路曾经有很多人卖狮头,但纷纷倒闭了。目前老顾客的光顾是该店经营下去的重要因素,就算利润微薄也要做。

“由于狮鼓主要靠手工制作,而且工序繁琐、枯燥,并且利润不大,年轻人也不愿意进入这一行业,这一传统手工艺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胡沃镒说,现在他正全心全意把技艺都传授给儿子,以及已经学徒20多年的侄儿胡俊健和侄媳吴东英。

“狮鼓制作技艺是一种传统文化,近些年之所以被人忽视甚至遗忘,其根本原因不是因为‘老旧过时’,而是‘与我无关’。因此,传承不是单纯让人记住,而是要让传统文化通过产业化的运作,真正走入老百姓的生活中。”胡沃镒对如何传承有着深刻的认识。

对于获得代表性传承人的称号,胡沃镒很开心,“对于我来说,将狮头和鼓的制作工艺发扬光大,比获得任何荣誉都更重要。50年狮头和鼓的制作经历,让我深深感受到开平狮鼓文化的博大精深,狮鼓制作技艺的艺无止境!”

采访后,记者见到一个个狮头栩栩如生地卧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这耀眼的光芒,不正是源于胡沃镒50年来对狮鼓的不懈坚守?

人物评价

开平市文广新局 副局长谭发宁:

胡沃镒老师五十多年如一日地坚守狮鼓事业,专注、敬业。手艺人需要有“工匠之心”,现在的社会更需要具有“工匠情怀”,胡沃镒就拥有这种情怀,更是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心一意地做手艺。时代呼唤“匠人精神”,需要像胡沃镒这些草根本色的手工艺人,更需要用这种匠人精神引领更多有内涵、有情怀、有温度,好用、耐用的作品的回归。

开平市文化馆副馆长、开平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罗顺飘:

开平狮鼓文化底蕴深厚,金声狮鼓开创一百多年来,一直长盛不衰,深受国内外醒狮队的钟爱,这跟胡沃镒的制作技艺是息息相关的。胡沃镒在继承前人手艺的过程中,能做到与时俱进,科学和创造性地改进、创新,努力地突破了一些别人做不到的、技术上的难题,在狮鼓制作过程中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显示出他的“工匠之心”。

策划:叶桃

统筹:傅健 崔怡娟

文/图:敖转优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jmnews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 戳这里 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info@qbj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