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财经 > 资讯 > 正文

如何保护好新闻事件中的特殊对象

中国财经界·www.qbjrxs.com 2019-05-21 19:57:22本文提供方:网友投稿原文来源:

陈 永 社会中存在这样一类人群,他们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如失业者、残疾人、贫困人口等,这些人通常是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关注的对象,他们虽然能力相对较弱,但是自尊心比较强,心理

陈 永

社会中存在这样一类人群,他们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如失业者、残疾人、贫困人口等,这些人通常是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关注的对象,他们虽然能力相对较弱,但是自尊心比较强,心理也比较脆弱。在一些新闻报道中,媒体往往忽视对该类人群的隐私进行保护,任意对他们“贴标签”,过度揭开这类人群的经历,如有的媒体毫不掩饰地对受捐赠人进行“曝光”和“摆拍”,有的媒体公然揭开遭受虐待的妇女、儿童的“伤疤”等。

凡此种种,无疑会给这类人群带来心理的创伤,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甚至扭曲人们的价值观。笔者认为,在新闻报道中要注重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采访对象,避免因报道的任性和疏忽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一、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坚守正确的价值导向

新闻报道在坚守客观、真实底线的同时,在涉及以上所述特殊对象的新闻报道中,要突出以人为本,注重保护他们的尊严和隐私。一是要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底线,报道客观公正,不无病呻吟,不哗众取宠,不断章取义,要能够准确反映弱势群体的实际状况。比如在对采访对象的悲惨遭遇进行报道时,不能一味“比惨”“比穷”,要全方位看待采访对象的生活状况,并作客观真实的记录。二是要平等对待采访对象,主动维护特殊采访对象的尊严。相对弱势的人群掌控的社会资源有限,拥有的话语权较少,但他们也渴望得到尊重,他们的梦想和追求不能被“打折扣”,在进行新闻报道时,要充分尊重特殊人群的隐私权、名誉权等。

二、不能局限于特殊个体的“悲情”描写,要更多反映社会和时代的大背景

有些媒体在对特殊人群进行新闻报道时,往往将焦点放在他们的艰辛困苦上面,不能跳出个体审视社会环境和时代发展大局,比如在对一些贫困人口的报道中刻意渲染这类特殊人群生活的艰辛,但对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惠民政策及社会发展的整体状况视而不见。笔者在一次先心病义诊的采访中,就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情,在拍摄时患儿奶奶用手挡住孩子的脸,作为新闻工作者,这时要有所领悟,用大镜头记录义诊事件就可以了,让人们看到的是社会慈善机构的善举,而不是孩子的脸。同样,在某电视台报道的企业捐赠监狱棉被等物品的新闻中,画面更多记录的是慈善事件,服刑人员也仅露了个背影。

三、要体现人文关怀,充分尊重采访对象

要在新闻报道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注重细节处理,避免对采访对象敏感的地方进行曝光。例如,在进行“非典”报道时,摄影记者贺延光深入到病房中,为了保护病人的隐私,拍摄图片时尽量避免拍摄病人的细节,往往采用象征的方式向人们传达信息。有这样一个画面,病床上躺着救治无效的病人,墙上的心电监测仪显示抢救结束,一个医生站在逝者的遗体前久久沉默。这样的报道更能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总而言之,媒体在对特殊人群进行报道时,要秉持良好的职业修养,突出人文关怀,要能推己及人,注重保护好他们的隐私,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

(镇雄县融媒体中心)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ztnews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 戳这里 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info@qbj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