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财经 > 资讯 > 正文

驾驭“油龙”砺尖兵——记“全军备战标兵个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吴勇

中国财经界·www.qbjrxs.com 2019-08-10 12:31:20本文提供方:网友投稿原文来源:

记者 莫 娟 通讯员 旷岳军 阮建波 文/图 盛夏的粤北山区,酷暑难耐。烈日照射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某输油管线团野外训练场气温高达37℃,记者看到战士们肩扛80

记者 莫 娟 通讯员 旷岳军 阮建波 文/图

盛夏的粤北山区,酷暑难耐。烈日照射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某输油管线团野外训练场气温高达37℃,记者看到战士们肩扛80公斤重的油管进行悬挂穿越、应急抢险、泵站开设、水面穿越等日常训练。

“一抬、二对、三扳”,管线两头瞬间合拢,战士们空中悬挂管线迅速高效、跨河抢修管线快速精准、接力搬运管线箭步如飞、门桥搭设管线安全高效……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战士们架设输油管线个个动作娴熟,精准到位。管线兵通过艰苦的日常训练,能让输油管线翻越高山峡谷,穿行冰河湖泊,战线延伸到哪里,油料就保障到哪里,他们驾驭钢铁“油龙”腾飞千里战场。

1988年出生的四级军士长吴勇就是这支部队里的一员,入伍13年,吴勇从一名籍籍无名的小兵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某输油管线团的“兵王”。2019年1月,吴勇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备战标兵个人”,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唯一受表彰代表,在中央军委军事工作会议召开期间受到军委习主席亲切接见。2019年7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称号,荣誉的背后则是这名四级军士长十几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

勤学苦练

从管线小兵到“管线通”

当从军由一个人的青春奉献演化为代际传承,使命、担当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如同基因传承般浸入血液、深入骨髓、融入灵魂。昭阳区洒渔镇弓河村吴勇家是远近闻名的“军人世家”,两代人9人从军,个个是尖兵,吴勇的3个叔叔都参加过边境作战,获得过诸多荣誉。从小听着叔叔们参军故事长大的吴勇,一直对部队有着强烈的渴望,他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2006年高中毕业后,向往军营已久的吴勇如愿以偿穿上了军装,成为了一名管线兵。吴勇至今对当兵离开家乡的画面记忆犹新。破旧的院落里挤满了男女老少,父母脸上写满了离别和不舍,眼中却满是骄傲和自豪,来送别的亲人纷纷嘱托他一定要在部队好好干。吴勇望着几个叔叔的目光,他意识到,接过叔叔们手里的钢枪,就肩负起了家族的荣光。

从当兵第一天起,吴勇除了满腔的热情,他还琢磨如何当出个兵样。已经入伍3年的哥哥吴磊送给他一句话:“部队这个地方,你流过的汗水永远不会骗你。”

很快,吴勇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新兵下连,吴勇被分到管线一队,他很快被连队老班长们开设泵站、操作泵机的潇洒身影所吸引。在掌握管线搬运和连接后,他把目光瞄准了泵机。然而,比起管线搬运和连接,泵机复杂的工艺流程和设计原理,难住了只有高中文化的吴勇。一开始,别说整套工艺流程,吴勇连几个闸阀的名字和作用都记不准,学起原理来更是完全摸不着头脑。但是放弃不是吴勇的性格,他一心铆在学习上,一遍记不住,他对照流程图练10遍,正课时间不够用,他就利用休息时间勤学苦练。

一整套工艺流程所用的管线装备有1吨多重,光60公斤重的闸阀就有8个,6个人才能展开。没有人陪练,吴勇一个人一扛就是一整天。肩膀和双手不断与管线设备摩擦,吴勇肩上的皮被磨掉了一大块,衣服脱下来一片血肉模糊;手上的血泡每天起了挑,挑了又起,最后老茧遍布双手。就这样,他终于把10多个种类的工艺流程“刻”在了脑海中。

训就要训到极致,干就要干到最好,当兵就要当兵王,这是吴勇的使命追求。这些年来吴勇用汗水把战友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梦想照进了现实。就是凭着这股精神,吴勇在几个月里硬是啃下了1400多页的《管线部队军事专业训练教材》,笔记本记了厚厚的5本,在义务兵期间他掌握了单位所有主战装备的操作技能和基本原理,成为最年轻的泵站长。

担任泵站长以后,吴勇发现管线兵几十个专业都是战时必不可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泵站长必须一专多能。于是,他主动拜师傅、学操作、啃理论,先后考取了中级管线装备修理工、中级汽车驾驶员等6个专业证书,做到了司泵精操作、装备会维修、汽车能驾驶,成为名副其实的“兵专家”。

聚焦实战

军人的字典里没有“怕”字

“必须马上架设悬挂装置,穿越洪流!”管线在滚滚洪流中岌岌可危,吴勇果断下令,迅速带头跳入齐胸的洪水中,拉起一道人墙。支起塔架、安置钢索、连接管线……冒着暴雨,经过数小时紧张作业,一条横跨洪流的悬挂管线架设完成,油料继续向“前线”奔涌前进。

这样的惊险场面,对管线兵来说是家常便饭,吴勇也经历过无数次。在吴勇的字典里,没有“怕”这个字,“让我来”“看我的”“跟我上”是他的口头禅。平时练精兵,战时保打赢,吴勇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如何让老装备进一步提升战斗力,是部队面临的现实课题,吴勇所在部队也一样。2013年5月,距离野外驻训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吴勇在整理器材时发现,门桥受损严重。如果将受损门桥带到训练场,不仅会影响任务完成,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吴勇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放弃制式门桥,立足现有装备重新设计组装“新式”门桥。

吴勇的想法一时间在营区内炸开了锅,现用的制式门桥可是专家研制的,尽管大家不认可,可是吴勇还是决定试一试。他找来一帮业务骨干,画图纸、搭积木、焊架子,一遍一遍地实验,用短的管线搭建了一个小型门桥,最后从一堆不起眼的三通上找到了设计灵感。通过对长管、弯头和三通的转换连接,利用管线接头处可360°旋转的便利,吴勇设计的“新式”门桥通过输水、输油作业试验站立了起来,减少了管线搭建中开挖、铺渡板等环节,大大提高了效率,经吴勇改进的“新式”门桥沿用至今。

没有铺设不了的管线,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2015年,全军管线部队首次到西藏全面实战化演训。藏区山高坡陡、高原缺氧,演习场地海拔足足有5000米。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别说干活,走一会儿都得歇一会儿。何况,管线兵还要扛着足足80公斤重的管线进行架设,常常还会碰到沙尘暴,风沙吹得连气都喘不过来。

演习开始的前一天,上级要求吴勇所在的部队临时改变管线铺设线路,一条雪水河横在面前。看着湍急的河水上还漂浮着冰渣子,大家都不禁有些犹豫。吴勇一下就看出了大家的异样,“我来!”只听见“噗通”一声,吴勇就抱着管线下了河,战友们也赶紧跟上。“嘶……”战士向昊轩倒吸一口凉气,河水直接没过了他们的腰间。说起那种刺骨的寒冷,向昊轩至今回想起来感觉还像针扎似的疼。才一分多钟,向昊轩就已经感到四肢麻木。十几分钟过去了,扛管的战士换了两三拨,吴勇却还没有上岸。等吴勇上岸时,嘴唇发紫、面色乌青,大家连忙用大衣把瑟瑟发抖的他紧紧裹住。卫生员见状,怒吼道:“你不要命了!这样很容易得肺水肿的!搞废了怎么办?”这时的吴勇已经冻得一句话也说不上来了。当天晚上,吴勇就得了重感冒,他的精神深深地激起了战士们的斗志,最终完成了上级赋予的突击任务。

在“补给行动-2015”联合演习的前一天,由于精密部件机械密封出现故障,输油泵突然不动,意味着管线全线瘫痪。“我来试试!”吴勇对照说明书仔细研究、排查故障,运用简易工具摸索拆卸,经过10余个小时紧张作业,吴勇首次自主完成机械密封的拆装更换,开创了管线部队先例,保证了演习正常进行。

身在兵位,胸为帅谋。回营后,吴勇又总结拆装经验,将机械密封更换时间从12个小时缩短至2个小时内,专家听说后,纷纷竖起大拇指。在2017年演习中,他在单位领导带领下,结合高原输油保障任务实际,区分漏油、喷油、跑油3种常见突发情况,总结出52条操作心得,并被吸纳编入训练教材。

入伍13年来,吴勇先后参加重大任务16次,次次都是冲锋在前,敢于亮剑;他参与编写专业教材2部,撰写各类教学教案30余本,总结出52条操作心得,本本实在管用,易学易懂;他能够驾驭吊车、整装整卸车等管线团所有主战装备,考取了司泵员、管线装备修理工等6本专业证书,个个货真价实,含金量高;他胜任管线专业28个工种,能操作11类应急救援装备,样样驾轻就熟,得心应手。

“每一次训练,都是淬火磨炼,每一次任务,都是砺兵精武。”入伍13年来,吴勇始终如一瞄准“练兵备战”这个核心目标,在谋打赢的路上,坚定执着勇往直前。

言传身教

既当好班长又当兵教头

2009年夏天,在火热的训练场上,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一场由“班长下战书、战士打擂台”的管线连接竞赛拉开序幕。胸有成竹的吴勇带领他的七班不但没有拿到名次,而且挨了批。

这件事对吴勇触动很大。“以前我总是追求个人能力的提升,忽视了整个班级的素质提升、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在班务会上,吴勇作了深刻反思。

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吴勇意识到,要想真正练出战斗力,不仅要努力提升自身能力素质,还得不断提升班级的整体战斗力,管线部队必须团队作战。

从“兵头”到“教头”的转变,吴勇走得并不轻松。吴勇说话声音小、表达没逻辑,班上的战友颇有微词。他百般努力,每天对着泵机练习,哪里不顺畅,就反复讲10次;哪里记不住,就罚自己抄10遍。经过不断地刻苦练习,最终在一次大队举办的主战装备理论讲解比武中夺得冠军,被战友誉为“金牌教员”。

吴勇带兵育才有“三宝”:用心,区分个人特点因材施教;细心,操作流程一步一动教;耐心,一遍不会教三、五遍,直到教会为止。

董尧是吴勇带过的一个兵,他刚当司泵员那会儿,为了让董尧尽快成长,吴勇总是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教他。从一个工具怎么拿,一颗螺丝的角度怎么对,吴勇一边讲,一边做,之后再让董尧自己来,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过。那时,泵舱外骄阳似火,泵舱内狭小的空间闷得让人喘不过气,一两个小时下来,董尧有点熬不住了,但吴勇依然全神贯注地教他,这让董尧非常感动。当兵第3年董尧就当上了泵站长,2019年作为优秀士兵被提干保送上军校。这离不开吴勇一心一意地呵护、一点一滴地帮助、一招一式地传授。董尧打心底感激吴勇!

吴勇既当班长,又当兄长。2016年底,班里来了一个不爱说话的战士彭蕴瑞,大家都以为他性格内向,但吴勇对他却多加留意,有事没事找他聊天,没多久就打开了彭蕴瑞的心扉。原来,小彭的母亲得了重病,吴班长不仅帮助小彭申请了困难补助,还自掏腰包,买了营养品给他母亲邮寄过去。小彭知道后,心里很是感激,性格慢慢开朗起来,工作也特别积极。小彭退伍那天,抱着吴勇哭着说:“两年来,是你一次又一次的关怀,让我感受到了亲情;是你一次又一次的鼓舞激励,让我找回了迎难而上的勇气,往后天高路长,我不会让你失望。”

这些年,吴勇先后为单位培训了百余名技术人员,70多人成为技术骨干,更有18人成为业务骨干、9人担任泵站长、32人立功受奖。

无私奉献

有种坚守叫舍小家顾大家

每个军人家庭都有很多辛酸,也有很多感动。辛酸的是聚少离多分居的无奈,感动的是他们身上那份军人特有的责任和担当。入伍13年,吴勇回家探亲的日子屈指可数,13年前大男孩吴勇参军的时候,父母还是青丝满头,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现在,吴勇已过而立之年,大女儿3岁半,小儿子8个月,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人的一生又有多少个13年呢!

说起家庭,吴勇对妻子夏举梅充满了感激之情。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吴勇身上的责任不小,但是这些年,妻子夏举梅为家庭承担的却比吴勇多得多。吴勇总告诉夏举梅,亏欠他们太多。虽然有些时候,夏举梅也牢骚满腹,也曾泪流满面,但眼泪擦干后,夏举梅依然选择理解他、支持他。

2018年底,吴勇上士服役期满,夏举梅也曾劝过他转业回家。每次一谈到这个话题,吴勇总是沉默不语。看着他紧皱着眉头,吴勇说:“如果我退伍了,退伍费我可以不要,只要团里给我一根管线,我把它立在家门口,我也心满意足了!”夏举梅知道他舍不得放下管线、舍不得离开部队。那一刻,夏举梅深深感受到了他对部队的热爱,再也不忍心去劝他了,把一肚子的委屈、一肚子的抱怨、一肚子想说的话都咽了下去。

今年初,吴勇被表彰为“全军备战标兵个人”,荣立了二等功,受到军委习主席亲切接见,部队和地方领导敲锣打鼓把喜报送到了家里,邻居们都夸夏举梅慧眼识人。夏举梅真心替吴勇感到高兴,自己也感到非常自豪,同时又很心疼他。夏举梅说:“吴勇把青春献给了国家,献给了部队,我也甘愿把我的这一生献给他。正像女儿说的那样,爸爸在哪里,我们的家就在哪里。”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ztnews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 戳这里 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info@qbj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