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智慧、绿色建筑:朗绿的技术进阶之路

中国财经界·www.qbjrxs.com 2019-08-20 12:10:42本文提供方:网友投稿原文来源:

我们在讨论未来居住、生活环境时,我们在讨论什么?人们90%的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如何让室内的空间和环境提升人的体验感,且保证人的健康尤为重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健康

我们在讨论未来居住、生活环境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人们90%的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如何让室内的空间和环境提升人的体验感,且保证人的健康尤为重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健康的建筑、绿色的建筑、智慧的建筑,是人们对建筑美好生活的向往;智慧助力科技发展,科技推动万物互联,是科技改变建筑、房地产、居住生活方式的伟大变迁。绿色建筑发展到今天,无论是从科技发展的方向,还是人们对居住、办公环境需求的转变,绿色建筑、智慧建筑正在变成我们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都知道德国的建筑标准、设备非常优秀,但是有时候不一定适用,究竟什么样的设备、技术适合中国的绿色建筑?这是我们实践中得出的结论,中国的绿建技术需要自主去积累。”朗绿科技总裁陈栋梁接受《中国房地产金融》专访时表示,中国发展绿色建筑除了拥有情怀,还需要扎实做好业务、技术积累、人才建设和数字化转型。

近日,《中国房地产金融》记者走进以绿色科技为核心竞争力的房地产企业——朗诗绿色集团,近距离探秘绿色建筑、智慧建筑背后强大的科技秘密,以及房地产科技企业探索本土绿建技术的发展路径。

“解码”朗诗绿色中心

当记者走进位于上海虹桥临空的朗诗绿色中心,这是一座刚刚落成改建的办公楼,从外观来看并没有让人觉得有什么不同,但是一踏进大门却会让你发现处处有惊喜,这些惊喜会让人发出一连串的惊叹与问号,这幢建筑所体现的绿色、智慧有什么内涵?

朗诗绿色中心,是由朗绿科技打造而成的旧改更新办公项目。引导我们的工作人员介绍称,该项目从设计之初就包含了健康环境、舒适办公、节能环保、智慧管理及人性设计五大核心价值点,整个项目涵盖了14项技术体系、108项建筑科技,是全球首个“LEED+WELL双铂金+绿建三星+DGNB”四重认证的改造类办公建筑。

陈栋梁介绍,改造还未全部正式落成、没有正式搬迁,便有同事在里面办公。这得益于朗绿的装修全流程甲醛管控手段。朗绿的室内装修材料,是从材料源头管控,针对数十种装修材料进行检测,从装修材料选择到进场验收,再到现场监控、施工、检测,全部采用最高等级标准,装修之后的甲醛浓度检测,其结果可以媲美全球空气质量最为严格的芬兰S1级标准(0.03mg/m3),从而极大地保证了良好的空气质量。

这栋单体建筑,分为地上五层,地下一层,外加屋顶花园两层。朗诗人给这栋楼的每一层赋予了流水、土地、山川、森林、天空的自然元素。走进一楼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智能化大屏幕,可以实时监测整栋办公楼的各项指标,包括室内空气质量、温湿度和光伏发电量等。

据朗诗工作人员介绍,整栋楼共安装了500多个探测器,因此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通过AI自主学习,形成自我调节的智慧化运作体系。不仅可以实时进行环境质量、照明设施的监测,依据数据设定及时联动智能家居,同时可以联动暖通设施,定制化室内气候,这些充分体现了朗绿的数字化技术。

“该项目从2017年启动到2018年底落地,施工的时间仅有半年。这对朗诗和朗绿技术团队来说,是之前未做过的建筑形态,是对完整办公楼的全新尝试。不仅超越朗诗之前的固有经验,也是绿建行业新的技术高度与维度的绝佳代表。”陈栋梁表示。

朗诗绿色中心的改造采用的是朗绿科技的“被动式建筑”改造技术,通过提高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改善建筑气密性、增加自然采光等手段,降低建筑室内负荷,减少采暖、制冷等能源消耗,从而提升建筑性能,实现绿色可持续的设计目标。

陈栋梁介绍,朗诗绿色中心不仅集合了朗绿的绿色节能技术体系,还在空调系统、传感器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高效的建筑能源运营能力与管理系统是朗绿的一大技术特色,朗绿通过智慧IBMS系统定制化搭建了智慧管理平台,进行绿色全周期的能源监测及管理,实时监测可视化建筑中的能耗状态,进行能耗数据的统计分析,可监测故障实时查询。

“从建筑科技上讲,在国外大家更关注的是使用阶段,目前中国在这方面关注得还不够。使用阶段更重要的是能耗,像办公室、机场、工厂能耗很高,通过运用科技可以让高能耗场所,起到节能的效果。建筑的环境越恶劣,需要花费的能耗就越高,如果能够把建筑的用能降低了,也就是意味着技术条件比原来好了。”陈栋梁表示。

为此,在改造中,朗绿增加了自然通风体系,同时增加了楼梯处的天井,实现拔风效果。在气候适宜条件下,高位窗按照室外温度变化自动开启或关闭,可实现全年约30%的自然通风时间。可以降低设备的能耗,预估年节省风机电耗约3200kWh。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朗诗绿色中心的综合遮阳体系,冬季利用太阳热量,夏季遮蔽太阳热量,避免过多的阳光进入室内。经过模拟测算,在建筑的南向做了固定遮阳,更好地避免阳光直射或者屏幕反光造成的伤害,同时人性化合理规划了办公区域及开放式沟通区域。

朗诗绿色中心采用“过渡式灯光”自动调光节能照明,不仅节省能耗,同时提升办公区域的光照舒适度。同时,通过监测室内照明环境,调节室内照明的照度、色温控制,保护员工的视力与昼夜作息节律。

踩着朗诗镂空设计感的楼梯来到了顶楼——朗诗屋顶花园,分为室内室外,楼顶花园不仅是一个自然景观,也可称之为朗诗的“秘密基地”,这里是朗绿科技设备的聚集地,包括雨水收集设备、暖通空调设备、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等,林林总总地排列在朗诗的屋顶天台上。据介绍,其中雨水收集系统一年可以收集500吨雨水可以用于楼内的使用。

记者了解,朗诗绿色中心是朗绿多年来,将汇集在住宅、商业办公楼、养老公寓、学校等建筑上的多项自主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集大成。

绿色建筑需要硬科技与软实力

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BREEAM标准在英国发布。这是美国建筑大师保罗•索勒瑞上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生态建筑理念之后,第一个通用绿色建筑标准的问世。此后美国、加拿大、德国相继推出,中国是在2006年由住建部正式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根据《2018年中国绿色地产发展报告》披露数据,截至2017年底,中国累计已有10927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标识,建筑面积超过10亿平方米。“尽管这与中国建筑业每年20亿平方米左右的竣工面积相比,所占比例还相当低,但绿色建筑对推动中国绿色发展所起的作用依然值得肯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原会长刘志峰表示,就房地产行业而言,一是要推广绿色建筑,二是要应用绿色建材,三是创建绿色社区,四是探索绿色更新和资源盘活,以此推动绿色、智慧理念在房地产行业落地发展。

发展智慧建筑、绿色建筑,技术的因素、科技的力量至关重要。“绿色建筑是一种从理念到建造方式,建筑本身的部品部件,材料上的设备上的升级换代,建造过程中间的整合应用科技,在国外是通过信息流来实现行业的上下游的统一性,包括很多技术标准。”陈栋梁说。

以号称建筑界“奥斯卡”的WELL健康建筑认证为例,它是一个基于性能的评价系统,测量、认证和监测空气、水、营养、光线、健康、舒适和精神等影响人类健康的建筑环境特征。“WELL的认证标准更关注人的健康,亮度、温度、湿度会影响人的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会影响到你的幸福指数,幸福指数反过来会影响到你的办公效率,西方国家更关注人,关注使用过程和已有建筑的使用效率,以及人的感知。”陈栋梁说,控制和监测这些对人有益健康的指标,就需要适合中国南北环境的设备与技术。

在绿色建筑领域摸爬滚打近二十年的陈栋梁,感慨朗绿蹚过无数的“坑”,这些教训让他们从追求健康、舒适、环保、节能的美好愿景上,转移到更加务实和本土的绿色建筑实践中来,至今已有多项发明专利,朗绿科技的绿色建筑、智慧建筑技术体系日渐成熟。

朗诗绿色中心多处体现了朗绿自主创新。“在智慧建筑领域里面,朗绿做的和其他企业有区别。”陈栋梁表示,当竞争对手、国外一线品牌进入这一领域竞争时,朗绿的科技与解决方案更为实用、符合中国国情。

以“三恒”住宅(即:恒温、恒湿、恒氧)中的恒温来讲,“大部分空调只解决冷热的问题,不解决健康的问题。空调表面上有冷凝水,潮湿的表面会滋生细菌。朗绿的空调装了传感器,需要了解室内的环境,处于什么现状,再去调节设备。首先解决健康问题,同时冷热的问题也解决了。这个是朗绿技术的特色,我们开玩笑叫它‘硬科技’,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科技买单。”陈栋梁说。

朗诗绿色中心大楼所使用的干式风盘中央空调,相较于传统使用冷凝水的中央空调,从“通道”中扼杀了细菌的滋生。特有的“下送下回”设计,增加空间可利用性,提高换气效率,减少吹风感,确保每个角落都有新鲜的空气,提升舒适感。四效新风机,经过三重过滤,室内过滤PM2.5高达95%以上;具有高效热回收功能,大幅度减少空调用能。“这两个产品均为朗绿自主技术创新设计,在客户使用过程中,客户反馈对温度湿度的调节比较满意。”陈栋梁说。

此外,2019年3月,朗绿科技与IBM达成了长期的全方位合作关系。IBM将以朗绿科技的产业价值链为基础,助力朗绿打造完整的数字化技术平台。朗绿也将是全行业领先推动行业技术平台建设的绿色建筑科技公司。

“信息化的技术可以让建筑变得越来越可感知,可调整,能够和人的需求结合起来,朗绿要做的是如何让建筑变得越来越智慧。”陈栋梁表示。

“未来希望我们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实现数字化、在线化的服务,将来与客户之间有更多的互动,而不是简单的输入输出。”陈栋梁告诉记者,物联网、能源管理、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将会使信息的传递更为高效、避免风险、提高效率,也会越来越接近我们认为的智慧建筑的美好要求。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李雷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 戳这里 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info@qbj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