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踏平坎坷成大道 ——水富抓党建促脱贫侧记

中国财经界·www.qbjrxs.com 2019-08-20 18:52:36本文提供方:网友投稿原文来源: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水富市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发展全局,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以“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为主题,坚持党建引领,压实责任,狠抓落实,积极推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水富市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发展全局,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以“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为主题,坚持党建引领,压实责任,狠抓落实,积极推进住房、公路、用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输血”,持续开展扶志扶智教育强化“造血”,着力打造“1134”特色产业持续“活血”,贫困发生率从21.36%下降到0.008%,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基本解决。

田间地头的忙碌

“以前我们那个烂房子你们也晓得的,不怕你们笑话,一落雨,水都要落到锅头,家头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得。涨水的时候,瞌睡都不敢睡,就怕睁开眼睛这点瓦落下来把盆盆柜柜打烂了,那点墙垮了住不得人,真的是造孽啊!那哈儿吃的也没得啥,就只有点包谷粑,大人饿没得啥子的,娃娃那么小,一天就喊‘奶奶,我饿’,儿媳妇也跑了。现在我们新房子也修好了,水泥路还打到了家门口,趁我们两个老的还动得,勤快点,多种点瓜果,喂点猪,慢慢儿包包还是能鼓起来的!”

走进盐井村9组李文富家,雪白的墙壁,平整的地板,电视机、沙发、WIFI一应俱全,整洁的厨房,黑油油的腊肉令人垂涎欲滴,打开水龙头,白花花清亮亮的自来水甘甜无比,猪圈头大猪小猪长得油光水滑,坎上瓜果一个个捧着“圆滚滚”的肚皮笑弯了腰......新居新颜新气象,离不开可爱的“亲戚们”。

时值盛夏,骄阳似火,一路上看到有些“亲戚”在帮忙拆旧房子,有些在猕猴桃林子头检查挂果情况,有些在玉米地头帮忙收包谷,豆大的汗珠,鲜红的党员徽章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水富市通过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制,将领导责任压实在一线;严格落实挂联基层和网格化管理制度,让干部在一线使力;强化督查通报,确保驻村队员在一线行动。在田间地头,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一栋栋楼房“破土而出”,一条条公路翻山越岭,一根根水管铺设到家门,他们用浑身“汗味”换来了收获的“甜味”。

欣欣向荣的乡村新风尚

“以前走的是泥巴浆浆路,住的是串架房和杈杈房,对外不通公路,大家一年到头就在寨子头,空了就是喝酒、打牌、睡瞌睡。牛儿羊儿遍山乱跑,生活垃圾到处丢,有时候一不小心就踩到‘雷’了。有些群众长期脸不洗、头不梳、男子家家的头发指甲壳多么长,简直是‘飘香十里’。现在房子修起了,公路打起水泥了,水池整起了,还修了活动室和广场,就跟住街一个样。生活条件好了,风俗习惯也要跟上。村上出面和大家一起制定了村规民约,支部牵头带大家操家理务、打扫卫生、除草种菜、跳坝坝舞;家头干净整洁,勤劳致富、孝顺和气的还可以评优秀、领奖金。我们还带起群众去示范户参观学习,喊‘老师’手把手教!哈哈,现在的苗寨到处干干净净的、漂漂亮亮的,看到乡亲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再苦再累都值咯!”看着崭新漂亮的苗寨,两碗村马胡村民小组支部书记盛磊格外自豪。

水富市通过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三讲三评”活动,坚持志智双扶,扭转“等靠要”思想;强化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宣传推广“主动退保”“身残志坚”“主动创业”“最美村民”等榜样典型,营造扶贫济困的良好氛围;在“百村示范、万村整治”中持续开展“五个一”活动,严格落实“河长制”“路长制”,提升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全面改善困难群众的精神面貌,激发群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着力打造宜居乡村。走家串户,乡里邻里,他们用自己的“土气”换来了村民新居的“洋气”。

热火朝天干产业

在复兴村瓦崖坪,魏亨均激动地向大家说道:“今年我和黄家田一起合伙种植了3.5亩,目前已采收干竹荪225公斤,每公斤售价340元,已获收入8万元。如全部采收完,总收入可达10万元左右,亩收入在2.8万元多一点。“我都参加了好几次竹荪种植培训了,每次支部书记、党员代表他们都最积极,我有啥不懂得也都是首先找他们帮忙,我们合作社里有好多党员哩!”

水富市通过大力推进“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29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全覆盖,实实在在鼓起了贫困群众的腰包;严格执行农技人员下乡,从市直涉农部门选派31名农林科技人员全覆盖20个村驻村帮扶精准推进产业扶贫;坚持“三培养”模式,培养党员致富能手52人,在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22名,在致富能手中培养村组干部19名,带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00人,充分发挥党员在产业脱贫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围绕“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年”的要求,把支部活动与“干部大遍访、问题大梳理、短板大完善”、“乡村振兴走访调查”、产业发展等结合起来,强化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坚持走组织化抓产业扶贫道路,着力构建“一心、一园、三带、四基地”的“1134”水富特色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提升“活血”功能,引导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山上坎下,闷热大棚,党员干部们干产业干得热火朝天,他们用一身“泥土香”换来了满城的“瓜果香”。

通讯员 文慧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聂孝美 (周应涛 实习生)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 戳这里 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info@qbj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