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杨文华:秉承“初心”贴近“民心”

中国财经界·www.qbjrxs.com 2019-10-23 12:17:32本文提供方:网友投稿原文来源:

129户危旧房建拆,历时25天全部完成。整个工作没有出现任何纠纷,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这其中有什么诀窍?杨文华笑笑说,没什么诀窍。如果硬要找出什么诀窍的话,应该来自于两个

129户危旧房建拆,历时25天全部完成。整个工作没有出现任何纠纷,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这其中有什么诀窍?杨文华笑笑说,没什么诀窍。如果硬要找出什么诀窍的话,应该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看干部敢不敢担当,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个就是看干部有没有守住“初心”,是不是真心为群众服务!

大病初愈,他勇挑重担去了二溪村

“我是太平镇人,有做好农村工作的经验,二溪村危旧房建拆,我去!”2019年8月23日,水富市农村危旧房建拆整治工作推进会上,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杨文华果敢接下了这一“烫手山芋”。更出人意料的是,他患病还没有完全康复,右腿僵硬,走山路必须靠拐杖。

做出这样的选择,杨文华绝非一时冲动。从小就出生在太平镇,他在当地做过一年半小学教师,7年初中教师,对那里的人那里的事再熟悉不过。从基层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他积累了很多工作经验。他多次出任征地拆迁指挥长,对农村政策、征地拆迁的法律法规已了然于胸。

二溪村,距离水富城区57公里,是水富最偏远的一个村。那里苗汉杂居,贫困落后,风俗习惯、传统禁忌多,工作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你身体有病,最好不要揽这件事!”有人好言相劝。

“只要是从群众的角度出发,为群众着想,我相信一定能够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把好事办好!”杨文华说。

会后第二天,杨文华二话没说就拖着带病的身子和工作队员一头扎进二溪村。他们住在村上,吃在村上,挨家挨户做工作、讲政策、摸情况,全身心投入到了危旧房建拆工作中。

做危旧房拆除工作,他有“两把刷子”

“踩着瓦片子,递着木板子,抽空拍打山蚊子,不怕别人说‘傻子’,甘做人民的好儿子”。这是杨文华总结的危房拆除“五子登科法”,也是他和工作队员做危旧房建拆工作的切身体会。

8月的水富,骄阳似火,酷热难耐。不要说干活,就是往太阳地里一站,也会浑身冒汗。而对于杨文华他们来说,高温不是什么问题,真正考验他们的是危旧房拆除所面临的困难。

果然,工作一开始,83岁的村民吴某就让他们吃了“闭门羹”。面对几位年轻的工作队队员,老人一口一个“不拆除”,逼急了,就扬言说要去喝“敌敌畏”。第二次,工作队员又找到了老人,话还没说出口,就被恶狠狠地“警告”:如果硬要拆,她就誓与老屋共存亡!

看势头不对,杨文华立即制止了工作队员。随后,他了解到了吴某的情况。老人是多年前从绥江嫁到二溪村的,有3个继子,两个分别在水富和绥江县城买了新房,另外一个在二溪村修起了三层楼。杨文华心想,到底是儿子不孝顺,还是老人执意要住旧房?带着问题,他和工作队员又一次来到了吴某家中。细心的他,揭开床铺看到有蟑螂在乱跑,房梁柱长满了青苔,还有虫蚀的粉末在往下掉。通过观察,杨文华发现老人家里就没有人住的迹象。等他再找老人的儿子一问,果然证实了自己的判断。于是,杨文华抓住机会,一番“说理”后,吴某惭愧地低下了头,终于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原来,她并没有住危旧房,而是舍不得老房子,欺骗了工作队员。

危旧房建拆,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好,不但事与愿违,还会伤了群众的心。工作队把烈士杜锡光父母的旧房也列入了拆除范围。杜锡光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光荣牺牲后,他的弟弟重新修建了新房,父母随其一起生活,但旧房仍是一家人的怀念之地。他们有空经常会回老屋看看,打扫卫生。想到拆除旧房意味着儿子牺牲后唯一可纪念的东西无法保存了,老人不吃不喝,气倒在床。

考虑到烈士家属的实际情况,杨文华没有搞“一刀切”,而是主动向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说明情况,提出了保留烈士旧房用作今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建议,很快得到了答复:不拆除!得知这一消息,杜锡光的父亲杜培恩激动得老泪纵横,只说了一句话:“共产党的干部理解我们,不是蛮干的!”

危旧房拆除最怕出现的就是“不公平”。为此,杨文华和队友们将拆除工作中涉及到的对象户信息全部公开,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判,同时重点抓好三个“突破口”:一是村“两委”直系亲属拆除没有、带头没有?二是离任的村干部的拆除没有、带头没有?三是在乡镇工作的干部,他们的直(旁)系亲属拆除没有、带头没有?杨文华说,这“三个带头”的问题解决好了,群众就服,拆除危旧房工作自然就好做多了。

为了更好地推动工作的开展,杨文华和队友们作出了两个雷打不动的“规定”:一是早上集中点名,二是晚上梳理研判。

每天早上8点,由市直挂包单位、太平镇、二溪村委会和施工队等组成的50多人的方阵,就会在二溪村委会院坝整齐列队。随后,杨文华集中点名,给大家讲政策、讲规矩、讲安全,甚至讲到村里做拆除危房工作时要注意的风俗习惯、民族禁忌等。到了晚上,他又把大家集中一起,梳理当天工作进展情况,研判和分析存在问题,然后提出措施建议,确保每个问题都不过夜。

杨文华带病坚守一线,干起工作来不要命,搬家具、运房瓦,有时候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其他同志都劝他休息一下,他却说:“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恋。我是干部,就得要带好这个头!”

对不熟悉群众工作的年轻同志,杨文华经常会“点拨”他们,做到三个不怕:不怕苦,农村再远,也要走的进去;不怕脏,屋里再脏乱,也要坐得下去;不怕厌烦,群众说话再“轴”,也要听得下去。群众建房不容易,一砖一瓦都是汗水换来的。杨文华说:“我们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不能暴力拆除。这样群众才能从内心接受我们,思想工作才做得通。”

村民龙某家的旧房顺利拆除了,看到码得齐齐整整的梁柱木板和柴草瓦片,老龙拉着杨文华的手说:“谢谢你们,虽然是拆我家的房子,但我从心底里接受,感觉到很满意。”

凡事站在群众的角度上想,工作就好做了

杨文华说过这样一句话,做群众工作要像当初谈恋爱,不真诚就很难走进对方的心里。不管做什么事,多站在群众的角度去想,然后用心、用情、用力去为他们办实事,就一定会得到群众信任和拥护。

危旧房建拆是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但也是最容易激化矛盾最棘手的一项工作。不仅要掌握好政策法规,还要知晓村民煮饭的地点,粮食、柴草燃料堆放在什么地方,老人的寿棺存放在哪里,甚至是当地的风俗和民情,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村民龚某有两处房子,一处是旧房,还建了一处新房。但他拒绝拆除旧房。按照一户一宅基地的要求,旧房要拆除。他家虽然已搬到新房入住,但二楼还没有完工。考虑到他家有7岁和2岁的孙女,二楼未安装防护栏杆,存在安全隐患,工作队给他留足了装修时间,先拆除旧房一间,等龚某新房相关设施完工后再自行拆除旧房。从最初强烈抗拒到最后签下承诺书,龚某的态度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

杨文华经常对队员们说,到群众家里做工作一定要做到“三化”:衣着一般化、语言同化、生活简化。只有这样,你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走进群众的心里。

“杨书记,按政策我们同意拆除旧房子,但是家里还有其他矛盾,想请你调解。”这是几天前杨文华到村民康某家做工作时对方提出的一个请求。杨文华欣然答应,带领相关队员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调解,终于让老康一家握手言和。事后,杨文华深有感触的说:“看来,我们不光要做危旧房拆除政策法规的宣讲员,还要做好农村舆情的收集员和化解矛盾的调解员。”

工作中,杨文华和队员们不仅仅是做好危旧房建拆,还和挂包单位干部一起帮助群众发展竹笋、乌金猪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结合高速公路串佛段穿过二溪村的优势,大力发展苦丁茶。他还先后向相关部门协调争取各种资金到二溪村,解决了群众在生产生活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二溪村总支书记骆明友说,杨文华同志走路都不方便,可只要能去的地方他都坚持去。他帮群众办好事,群众看在眼里,记在了心上。

村干部吴昌华说:和杨文华同志一起干工作,开心又快乐。因为他主意多,方法灵,凡是难做的工作只要有他上阵,工作很快就有起色。

2019年3月19日,杨文华由乡镇调到水富市委政法委任常务副书记,大家都很关心他的身体,劝他少干一点。可他说,既然领了国家这份俸禄,就要用心工作,更要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

“汲汲为民把危除,岂惧关山越几重。此中甘苦心自知,功成无名亦英雄。”这是二溪村危旧房建拆任务全面完成时,一位同事即兴创作的一首小诗。25天,129户,这看似简单的两个数字,却饱含了杨文华和挂钩干部的心血与汗水。采访杨文华,他一再叮嘱我们说,危旧房建拆工作不是他一个人干的,而是所有工作队员共同努力辛劳付出的结果。

有句话说,饱满的谷穗总是低着头。杨文华默默做事,低调做人,守初心、担使命,难道他不就是这株饱满的谷穗吗?!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建忠 通讯员 狄廷秀)

评论

用实干践行“四个敢不敢、善不善”

危旧房建拆被喻为是“难啃的硬骨头”。水富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杨文华不但果敢地接下了这一“烫手山芋”,而且还带领工作队克期完成了这一任务。他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也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古语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今天的这个“心”,就是为民服务的心,是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心。对比杨文华,我们有的干部在做群众工作和处理社会矛盾方面显得思路狭窄,办法不多。有的干部在面对群众时,要么借故推脱,要么不闻不问,要么简单粗暴。还有不少干部图省事,喜欢用开会的方式来干工作,只要上级有任务安排,就给群众开会,开完会拍照传到工作群或在单位微信公众号上“晒一晒”,就算“完成工作”。诸如此类,都是做群众工作能力不足、为民服务意识不强的表现,也是与当前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宗旨格格不入的。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如何解决矛盾和困难,考验着党员干部的能力和水平。遇到矛盾,不讲方法蛮干不行;怕揽事、不作为,绕着矛盾走也不行。杨文华不但敢做工作,而且善做工作,得益于他多年在基层工作积累的经验,更得益于他平时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他对党的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甚至是农村的风俗习惯都能做到了然于胸,这样的“硬核”实力,绝非一朝一夕就能练成。

杨文华善于做好群众工作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民办事始终不变的初心。不管干什么,他总是站在群众的角度去思考,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用真诚和实干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面对异常艰巨的脱贫攻坚历史重任,敢不敢勇挑重担,善不善攻坚克难,确保克期完成;面对薄弱且紧迫的现代产业发展任务,敢不敢打破常规,善不善创新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对昭通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跨县区易地扶贫搬迁,敢不敢承担责任,善不善创新突破,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面对现实生活中一系列弊端和短板弱项,敢不敢直面矛盾,善不善革故鼎新,推动跨越发展”。这是我市围绕打赢脱贫攻坚大决战,在第二批主题教育工作动员会上提出的“四个敢不敢、善不善”,如何对照要求,抓好落实,杨文华用他的行动做了最好的证明!

(昭通日报评论员 刘建忠)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聂学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 戳这里 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info@qbj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