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新闻 > 滚动 > 正文

水富市太平镇“四个一”组织化推进产业发展

中国财经界·www.qbjrxs.com 2019-11-19 18:57:09本文提供方:网友投稿原文来源: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水富市太平镇紧紧围绕昭通市委“133”工作思路,主动融入水富市“港园城”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以“产业兴旺”为着力点,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挂图作战,因地制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水富市太平镇紧紧围绕昭通市委“133”工作思路,主动融入水富市“港园城”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以“产业兴旺”为着力点,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挂图作战,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通过政府引导、支部引领、合作社引路、农户参与模式,共同谱写“绿色小镇·果香太平”新篇章。

人人有责,上下联动“一张网”。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立足实际,积极调整产业规划布局。大力实施“三个全覆盖”,持续推进“村村有亮点、组组有看点、户户有支撑”,着力绘就“山顶戴竹帽、山腰猪牛壮、山脚果飘香”的产业发展蓝图。为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镇政府下发了《太平镇党政办公室关于建立脱贫攻坚信息员、产业发展指导员、人居环境整治督导员“三员”挂组责任制的通知》。派出了74名镇干部,指导全镇126个村民小组的产业发展。同时,5个村的39名村“两委”干部实行包片包组。形成了每村有2名乡科级领导包村、1名产业发展指导员驻村,每支部有1名包片村干部、每组有1名产业发展镇级指导员和1名村“两委”干部现场施工员的“2+4”网格化产业发展指导模式。

消除空壳,同心协力“一条心”。“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为消除“空壳村”,村“两委”干部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初心使命,勇担职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发,先行先干、共谋发展。5个村先后注册成立了“村集体经济有限公司”,先后投资260万元发展生猪、蛋鸡、食用菌等种养业。通过三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各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到从无到有目标,且呈现出了逐年增加的良好态势,年纯收入从起步阶段的1万至2万元增加到了现在的3万至5万元,彻底消除了“空壳村”。村集体经济有限公司依纪依规把部分集体经济收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救灾救济、扶弱济困等方面,增强了基层组织公信力。

模范带头,党员点亮“一盏灯”。俗话说“一名党员一盏灯”。通过深入开展“亮党员身份、树党员形象、展党员风采”主题活动,一些有知识、有文化、有头脑、有闯劲的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我是党员我先干”,带头发展产业,且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盐井村斯立党支部女党员凌珍明自筹资金2万余元,建立了鸡苗孵化室、土鸡养殖场,年纯收入越万元,不但增加了自家收入,还带动了周边近100户群众发展土鸡养殖。为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在同等条件下她主动将孵化出来的鸡苗每只降低市场价0.5元至1.5元出售给建档立卡贫困户饲养,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帮扶效益。

又如,太平村的残疾党员杨孝兵将自己孵化出来的鸡苗免费发放给残疾特困群众,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好评,杨孝兵因此获得了太平镇2018年度“太平好人”称号。再如,古楼村柏乡党支部女党员黄勇,自筹资金30余万元成立了“水富金凤养殖有限公司”和“水富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蛋鸡,年纯收入越5万元,在她的带动下有100余户群众主动加入她的团队。2017年,该合作社被水富县妇女联合会授予“巾帼脱贫示范基地”荣誉称号。今年8月她主动捐款2000元资助古楼村今年考上高中、大学的4名困难学生(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2名),受到群众点赞。

抱团取暖,支部举起“一面旗”。“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各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组织力和战斗堡垒作用,在“党支部+”上做文章求实效,群策群力、抱团取暖发展产业。例如,水富盛群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就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山区丰富的牧草资源为优势,在“山”字上做“牛”文章,引领2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自筹资金100万余元养殖西门塔尔、安格斯、本地黄牛等肉牛。入股群众根据股金多少“分红”,年“分红”最高近1万元。今年6月,该合作社被云南省老科协认定为“全省90个助力乡村振兴示范点”之一。又如,二溪村的“铜锣坝竹产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大户+农户”的方式发展竹产业。先后流转集体土地3000余亩种植方竹,着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被昭通市竹产业协会吸纳为成员单位,得到了资金、技术、信息上的大力扶持,有力推动了方竹产业发展。

近年来,水富市太平镇不断充实和完善“1335”发展思路,以“产业兴旺”为出发点,以“生活富裕”为落脚点,着力解决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多形式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据统计,全镇已发展方竹3万余亩、李子8500余亩、桃子5000余亩。建有规模化养殖场15个。建有各类种养业专业合作社36个,其中有2个竹产业专业合作社还加入了昭通市竹产业协会。

(通讯员 杨长亲 )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聂孝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 戳这里 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info@qbj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