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伪降解”消解禁塑令
冯海宁
自今年1月1日禁塑令正式落地以来,各种传统塑料制品的应用替代产品开始在市场上广泛流通。其中,成本更低、体验感更好的可降解塑料制品一跃成为市场新宠儿,迎来“井喷”。但据报道,可降解塑料市场也混入了“伪降解”。
从市场情况看,今年实施的“最严禁塑令”效果正在显现,可降解塑料需求暴发就是证明。有生产可降解塑料袋的企业表示,“工厂已经满负荷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了3月份。”但从报道可见,可降解塑料市场的产品并非完全可降解,还混入了“伪降解”产品,即“传统塑料材料+各种添加剂合成”,最终实际降解率低,并不满足可降解产品需求和生化标准的产品。
“最严禁塑令”是目前遏制“白色污染”的最强武器。但如果不能杜绝“伪降解”产品,“最严禁塑令”的实施效果就会被消解。
“伪降解”产品出现,原因之一是商家受利益驱使,另一个原因是目前缺乏统一的强制性标准,给了“伪降解”产品上市机会。尽快为可降解塑料制定统一的强制性标准,对可降解塑料产品的生产、销售环节加强质量监管,是防止“伪降解”并使“最严禁塑令”落到实处的可行办法。
“最严禁塑令”关乎环境安全和公共利益,其实施不容“打折”,这应该成为有关部门、各地政府、行业协会、消费者和企业的共识,各方都应该对“伪降解”塑料产品大声说“不”。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ztnews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 戳这里 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info@qbjrxs.com!